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宽9间,深5间,高20米,重檐廊顶。殿中间有宝座,两端有暖阁。乃明清十六位皇帝的宿舍:明朝十四位皇帝、清朝顺治、康熙都以乾清宫为宿舍(雍正以来一直移居养心殿)。他们住在这里,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img]56278[/img]
清朝顺治康熙时期,乾清宫与政府关系密切。皇帝在这里学习、阅读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举行内庭仪式和家庭宴会。雍正帝虽然移居养心殿,但还是经常来这里选派官员,批读奏文。乾清宫前露台两侧有两个石台,石台上各有一个镀金铜亭,叫江山社姬金殿,口语也叫金亭。金殿深广各一间,每面安装四扇隔扇门,重檐。圆形的顶檐上有铸造古雅的宝顶,象征着江山社姬掌握在皇帝手中。乾清宫南阳房有一个南方书房。据记载,年轻的康熙皇帝在这里智擒鳌拜,摆脱了一个心腹大患。虽然故事流传的版本很多,但确实发生在乾清宫南书房。
乾清宫的名字来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清,地得一宁,神得一灵,谷得一盈,万物得一生,侯王得一,天下贞。”
在古代,皇帝是天子,是上帝的代表,是浩天的代表,代表着天堂,皇帝的地位是最高的,被称为唯一的,是天堂的唯一意义,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是干是天,是清的意思。
而道德经中又有天得一以清,为了表明皇帝是天地间唯一、最尊贵的,他的居所故名乾清宫。
乾清宫(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面宽9间,深5间,高20米,重檐阳台顶部。殿中间有宝座,两端有暖亭。
乾清宫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时期因多次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建于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
[img]56279[/img]
外部结构
乾清宫是黄琉璃瓦重檐殿顶,位于单层汉白玉台基上,连廊宽9间,深5间,建筑面积1400㎡,从台面到正脊高20多米,檐角有9只脊兽,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架,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架,饰金龙和西彩画,三交六菱花隔门窗。
殿内明间与东西间相连,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型,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之间设有屏幕,屏幕前设有宝座,东西两梢之间设有温暖的亭子,后檐设有仙女大楼,两者之间设有穿过大厅,可通过泰殿和昆宁宫。大厅里铺着金砖。在大厅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两侧有铜龟、铜鹤、日羲和嘉量。前面有四个镀金香炉,中间有丹陛,与高台永路和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的建筑规模是内廷中的第一个。明朝的十四位皇帝、清朝的顺治和康熙都以乾清宫为宿舍。他们住在这里,平时处理日常政务。从朱迪到崇祯皇帝朱由检,有十四位皇帝曾住在明朝皇帝的宿舍里。据记载,嘉靖年间,十几个宫女试图勒死他的“任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乾清宫发生了泰昌皇帝妃李选侍的“移宫案”。
[img]56280[/img]
内部结构
清朝顺治皇帝亲书的“正大光明”牌匾悬挂在乾清宫正殿的宝座上方,后面藏着密建皇储的“建储箱”。当时,王子之间夺取王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解这一矛盾,雍正朝以来一直采取秘密储存的方式,即皇帝生前没有公开设立皇太子,而是秘密写了选定皇位继承人的文件,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个封在“储箱”里,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皇帝死后,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箱”,与皇帝身边的秘密对比,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都是按照这个制度登上宝座的。清末,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储存的方式失去了意义。除此之外:乾清宫和养心殿是皇帝当时不住妃子的地方,可以批奏折。
为什么故宫乾清宫是皇帝睡觉的地方?乾清宫的结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