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设计师:快祥,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告诉你。
快祥(1399-1481年),江苏吴县玉帆村人(今属江苏苏州),中国明代建筑师,世袭工匠,被公认为天安门城建筑设计师。出生于洪武末年,成化十二年。快祥的父亲快福,技艺高超,被明朝选为京师,成为建筑宫殿的“木工头”。
[img]56276[/img]
从小就和父亲一起学习艺术。快父告老归乡后,儿子在木工技艺和建筑设计上成名,继承父业,担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景泰七年(1456年)任工部左侍郎,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皇室工程。北京皇宫(1417年)负责建设的主要工程、宫殿前三殿,长陵(1413年)、献陵(1425年)、(1425年)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年)、裕陵(1464年)等。
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征召全国各地的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工程。作为明成祖的随从,快祥早早北上,参与了皇宫的建筑设计。由于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设计师。他的第一项任务是负责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今天的安门)的设计和组织。该项目于19年(1421年)在快祥运筹备下竣工。它的城市建筑形状和今天大致相似,但规模很小。这是最早的天安门广场,原名“承天门”;文武百官称赞后,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称他为“快鲁班”。
在京40多年,在正统年间(1436~1449),负责建设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承天门于1457年7月被大火烧毁。八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请他重建9开2层的木构城楼,以及两宫、五府、六衙署等,并于1464年亲自主持明十三陵裕陵建设。由于对朝廷的贡献,从一名工匠逐渐晋升,直到被授予工部左侍郎,授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的工资。明末,天安门又被烧毁了。1651年,重建33.7米,广9间,深5间,以示皇帝的尊严,改名为天安门广场。
[img]56277[/img]
根据明史及相关建筑专项评介,认为建筑学上的创造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他精通规模计算,在每个项目施工前都做了准确的计算。竣工后,位置、距离、尺寸和设计图纸都不错。他很好地掌握了几何原理,榫铆接技术在建筑艺术中也很独特。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结构,其关键在于主柱与横梁的合理组合。无论在材料、施工等方面,快祥都精心策划,搭建的榫铆骨架组合得非常准确、牢固。在北京宫殿的第一栋建筑中,快祥还巧妙地运用了江南的建筑艺术。他使用苏州彩画和琉璃金砖,使宫殿和亭子看起来宏伟。
不仅木工技术熟练,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意识。据记载,快祥可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合二为一,一模一样,技艺可谓炉火纯青。当时建宫殿楼阁的时候,他只需要稍加计算就能画出设计图纸。施工完成后,建筑和设计图案的尺寸还不错,连明宪宗都很尊敬他。1420年,承天门建筑完工后,他受到众说纷纭的好评,被称为“快鲁班”。后来,快祥官升到工部左侍郎。他任职期间,先后开展了许多建设项目,包括明英宗正统年间重建三大殿,明英宗天顺年间修建裕陵。“凡百创造,祥无不和。在《宪宗实录》中这样评论。
谁是紫禁城的设计师?紫禁城是如何设计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