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丝绸之路景观地图?丝绸之路景观地图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是什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丝绸之路景观地图简介
丝绸之路山水地图画在丝绸之本上,宽0.59米,全长30.12米,是明代中后期内府绘制的一幅绿色山水手卷。它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麦加)的广阔地域。这张地图负载了大量的原始地理信息。全卷共绘制了211个地理坐标。中国敦煌、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阿富汗赫拉特、伊朗伊斯法罕、叙利亚大马士革等许多重要城市都有明确的标志。
[img]55328[/img]
《丝路山水地图》时代
研究表明,这幅壮丽的丝绸之路景观地图大约绘制在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年)之间,是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图中标记的地名是方形汉字,但绝大多数地名不是中文,而是突厥、蒙古、波斯、苏特、阿拉伯、希腊和亚美尼亚。如果你不熟悉西部地理,你就不知道该说什么。
《丝路景观地图》的艺术价值
技艺
在艺术风格上,《丝绸之路景观地图》非常接近明代中期苏州兴起的“吴门画派”。然而,吴门画派的《丝绸之路景观地图》并没有吴门画派常见的标题和收藏章。
丝绸之路山水地图采用中国古代地图的传统方式—手卷式,画在丝绸之上。打开图片可以看到,从嘉峪关到天方数千公里的山路都是用大绿色景观技术绘制的。图中所有重要的城市都被画成带有城门洞的中国四方城墙。城墙上有堆垛口,个别城市有中国城门楼,如哈密城;城市里还有象征性住宅的房子。撒马尔罕城外著名的天文观测建筑望星楼等一些重要的建筑或地名也被画成中国建筑。用汉语标记了211个来自九种语言音译的明代地名,涉及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历史资料的价值可与世界四大古代地图媲美,由当时的宫廷画家用吴门画派的绿色景观技法绘制,主要表现为绿色景观、山川,气势恢宏,规模巨大。
图中山川秀美,树木葱茏,道路蜿蜒其间,一个个连接起来,每个都邑的上方或旁边基本上都标有汉字地名。
[img]55329[/img]
色彩
丝绸之路景观地图采用绿色景观画的形式,以矿石宝石绿色和石绿色为主色。绿色景观画可分为大绿色和小绿色:前者有更多的轮廓,更少的纹理笔,色彩强烈,装饰性强;后者是基于浅色水墨画的绿色,丝绸之路景观地图属于前者。使用矿物颜料,虽然经过数百年,颜色明亮耀眼,但几乎没有减少那一年。
丝路山水地图的历史流动
根据《西域土地人物图》的相关记载,保存至今的《丝绸之路景观图》只是原图的四分之三,地理范围从嘉峪关到天方(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共有211个西域地名;其余四分之一被切割,地理范围从天方到鲁迷(当时是奥斯曼帝国首都,现在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原图长度在40米左右。
《丝绸之路山水地图》原藏于明朝内府,20世纪30年代流出国外,由日本著名收藏机构藤井有邻馆收藏。原名不得而知,因为图中的题款被裁掉了。因为收藏家尚友堂在卷头包首题上写了“蒙古山水地图”几个字,以此命名。所谓“蒙古”,是指16世纪仍称霸欧亚大陆的蒙古四大汗国的后续王朝,仍然统治着从今天的甘肃嘉峪关以西到土耳其和北非,如蒙古和撒里的胆怯部落(源于窝阔台汗国)、帖木儿帝国(来自察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金帐汗国)等。
[img]55330[/img]
因此,“蒙古景观地图”很可能是原名。整个地图采用中国古代地图的传统方式,宽59厘米,长30.12米,画在丝绸上。由于整个地图是用绿色景观绘画的,它一直被藤井的邻居博物馆收集为清代匿名的绿色景观绘画作品。秘密没有人,日本学术界也没有人知道这张照片。
2000年,收藏家易先生花了很多钱买回了这张地图。经过古代书画鉴定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先生的鉴定,他认为这张地图应该是明朝中期以前的作品。此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化博物馆学院教授林梅村花了8年时间研究了这张地图,基本上了解了地图的基本情况。
2017年11月30日,世茂集团董事长徐荣茂从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购了2000万美元(1.33亿元)的丝绸之路景观地图,并免费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丝路景观地图是什么?丝路景观地图的艺术价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