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誓言”是指武王九年,会议诸侯于孟津(现河南孟津是古代的重要渡口)。据说有800多名诸侯和部落领袖前来参加会议。会上,周武王举行了宣誓仪式。这是一个重要的联盟,“王子的命运由他们决定”。从那时起,许多王子都服从了周的指挥,对商业的灭绝充分把握。让我们给你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img]54171[/img]
事件经过
大约1056年,周文王称王九年后去世,继位为王子姬发,即周武王。武王掌权后,以姜太公为“师”,负责军事工作;以弟弟周公旦为主,负责政务;以召公和毕公为助手,提出建议,继续周文王的事业。武王还将首都从文王时期的丰富转移到镐(今陕西西安),为进攻商朝做准备。
武王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举行了大规模阅兵仪式,历史上被称为“孟津观兵”,以测试和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时测试追随周人各诸侯国的忠诚度。据说有800个诸侯参加阅兵,都认为“纣可伐”,但武王说未可。武王的态度表明,观兵的主要目的不是立即攻击纣王,而是验证自己的力量。在历史上,周武王发表了著名的“孟津之誓”。由于灭商条件尚未成熟,退师而归。
发展历程
周原是位于商朝西部边境的小属国。文王周文王在位50年,实施了许多正确的政策,国力逐渐强大,世界三分之二,为灭商奠定了基础。武王姬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以弟弟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各有其位,才华横溢,政治蒸蒸日上。争取联合更多的诸侯国,孤立商朝,壮大自己的力量。
此时,在暴君纣王的统治下,商朝在政治上已经非常腐败,但在军事上仍然有很强的实力。武王审时度势,积极准备灭商的条件,等待机会。九年后,为了方便攻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他将首都从丰(今陕西西安西南丰水西岸)迁至镐(今陕西西安西南丰水东岸),举办了历史上著名的“孟津观兵”。
[img]54172[/img]
这次观兵实际上是为灭商做准备的军事演习和回顾。他率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长安县)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向东行向歌曲前进。中国军队竖起了一张大木牌,上面写着父亲西伯昌的名字。他只叫王子发,意思是文王还是统帅。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800诸侯听到消息前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局面已经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武王和姜尚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军队渡过黄河后,他们下令全军返回,并以“你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
又过了两年,武王发现商纣王更加昏庸暴虐。良臣比干,箕子忠言进诫,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太师瑕、少师强见纣王已不可救药,抱着商朝宗庙祭器逃跑。人们侧目而视,沉默不语。武王和姜尚研究说,灭商条件已经完全成熟。根据文王的遗嘱,他果断决定发兵伐商,并通知诸侯国向朝歌进军。出发前,太史卜一卦,得兆象大凶。看到这个不吉之兆,百官大惊失色。
武王决心不迷信鬼神,毅然率兵300乘,近卫武士3000人,甲士4.5万人前往朝歌。大军到达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今河南省祁县南),各诸侯率兵4000乘会合。纣王听说周兵已经到了,动员都中士兵,再加上对囚犯、奴隶、战俘的武装,共起兵17万(一说70万)。双方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战前,武王向全军发誓,历数商纣的罪恶,说明伐纣的正义,动员士兵们英勇杀敌。决战开始后,周军士气高涨,勇往直前。在周军的猛烈攻势下,商纣的军队一触即溃。那些被迫参战的奴隶和囚犯不愿意为纣王努力工作,而是把武王当作救世主,把矛头倒过来,引导周军进入朝歌。
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身亡。商朝因此灭亡。
周武王孟津誓言的主要内容:军事演习和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