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战国时期,秦汉统一。魏、蜀、吴三分,晋朝前后。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以后,王朝就结束了。”中国人真的有一个爱好,喜欢看古装剧。
但说到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变迁,大多数人可能只能说“唐、宋、元、明、清”。然而,在古装剧中,编剧仍然选择观众熟悉的唐、宋、元、明、清历史作为创作材料。
那为什么有些朝代很难戏说呢?
说到晋朝,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在前面加魏字。一方面,当然,考虑到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他们总是提醒,在儒家文化的笼罩下,晋朝的诞生总是背负着叛徒的品牌。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司马昭的心——路人都知道”这句歇后语。事实上,直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在公元266年才真正改为魏晋,直到公元420年东晋灭亡,两晋才加起来155年。
也许司马氏的前三代商业能力太强了。自司马炎以来,晋朝几乎没有可靠的皇帝。最著名的司马忠,历史上著名的弱智皇帝,留下了“为什么不吃肉末”的金句。剩下的皇帝要么早逝,要么无能。
[img]54861[/img]
皇帝不争气,就显示出豪门贵族的能力。光是王谢两家就出了王导、王羲之、王献之、谢玄、谢道云、谢灵运。
皇权的弱势也必然导致地方分离和外国入侵。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严重伤害了晋朝的活力。他一直被赶到南方,再也没有收复过北疆。
由于中国传统的历史观主要是以大汉族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华谊历史观,这段统一的汉族文明被少数民族文明碾成碎片的混乱历史长期以来一直被羞于提及。虽然晋南北朝的名人纵横交错,闻起来很多,但以其为历史背景的文艺作品却很少见。
在存在感低的情况下,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可以说是不可分割的。与两晋南北朝相比,五代十国的时间更短,只有70多年的时间。与南北朝不同,五代十国之间存在着许多政权并立的局面。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的领土、人口和国家都处于分离和对立的状态。
唐朝死后,除了梁、唐、晋、汉、周五,还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几个独立政权,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这种政治、经济、文化体系最后一次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文明的文化体系至少是共享的。即使大国像楚国一样,他们仍然会拒绝接受周礼,被视为野蛮人。相比之下,五代十国的社会形态更类似于西方历史上常见的城邦状态。
作为一段充满异质性的历史,夷狄政权反客占领中原的时代,根据历史领袖饶宗颐在《中国史学正统论》中的讨论,五代十国是违反历史正统的旁门左道,是礼崩乐坏的畸形儿。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修复繁荣历史的传统。作为乱世的五代十国,记录并不多。此外,由于正统论的蔑视,五代十国自然成为中国历史的透明时期。
如今,五代十国的获胜者早已被世人遗忘,却是亡国之君南唐李煜的《虞美人》,在一个月上西楼的夜晚,依然勾得离人肝肠寸断。
元朝也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但远不如清朝。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广阔的元朝,人们对文艺作品的印象始终是既不可爱也不迷人的反派,衬托了张无极、朱元璋等人物的英雄事迹。
[img]54862[/img]
在元朝的背后,显然鄙视中原汉人的儒生。元朝统治时期,儒家思想作为汉族文化的代表受到严重压制,学者成为下九流,甚至有“卖淫、九儒、十乞丐”的说法。与清朝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接受和认可不同,元朝统治者非常排斥汉族文化,在统治阶层中放弃了汉语。
因此,明朝成立后,愤怒的儒家学者不情愿地承认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但他们要么评论不好,要么不说话。后来,清朝与蒙古人抱怨,祖先建立的大金国被蒙古人摧毁。
朱元璋打败元朝军队后,元人北撤时,不仅带走了金银财宝,还带走了许多经典,但没有给明朝人民留下一针一线。没有历史经典,元史只能是历史。
正如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历史,“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时代,而非讲述神话的时代”。
哪个朝代最喜欢中国古装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