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的出土不仅让人看到了实物,也证实了史书记载的正确性。然而,史书明确规定,皇帝和皇后死后才有资格穿金缕玉衣。诸侯王只能穿丝绸或银缕玉衣。为什么中山靖王穿金缕玉衣?这是皇帝的特别礼物还是他的越轨行为?将详细解释~
[img]54726[/img]
人们制作如此精致的金缕玉衣作为葬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猜测。综上所述,有以下说法。
首先,它是两汉前史前玉器从祭祀用品发展到殡葬用品的自然结果。事实上,在史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以玉为葬品的习俗。举例来说,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出土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如璧、饰、璋等。《周礼》中有“疏璧聪以殡尸”的记载,郑玄解释说:“疏璧聪,通天地。“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将玉器从祭祀用品发展到葬礼,以表达对死者的尊重。
西周时期,葬礼上出现了玉石覆盖物。陕西省枫溪西周中期的墓葬中发现了最早的玉石覆盖物,包括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形状整齐,表面刻有文饰,上面有用于缝线的小孔。在郭墓地和金侯墓地,发现了许多玉石覆盖物。在西汉初年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玉衣,即只用玉片缝制的夹克。
[img]54727[/img]
其次,它反映了当时独尊儒家思想的社会氛围,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孔子把玉比作绅士。《礼记·聘义》说:“过去的绅士比玉更美德。温暖而有光泽,仁慈;小心栗子,智慧,诚实而不是智慧,正义。《诗经》说:读绅士,温暖如玉,所以绅士也很贵。”古代的习俗只有绅士才配玉。
后来,人们将匹配玉来象征地位、身份和道德品质。在西汉武帝时,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西汉中期,即汉武帝之后。这只是一个巧合吗?看来葬礼上的金缕玉衣显示了死者的高贵地位,生前的美德符合儒家绅士的形象。
第三,玉葬可以使尸体长期不朽,起到独特的防腐作用。据史书记载,这种迷信的说法在西汉时期非常流行。比如《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死人为之不朽。”《后汉书》卷41说:“凡是贼送的,都有玉箱殡仪馆,率如生。”
《西京杂记》说:“棺材天象形象,尸体不坏,孔洞里有金玉,其他器物都烂了。”既然人们认为玉可以让尸体长时间不坏,王子贵族想尽办法用玉来保护尸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img]54728[/img]
到目前为止,人们不仅发现了金缕玉衣,还发现了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从汉代中期到东汉,通常使用玉衣进行葬礼。此外,从皇帝到皇室亲戚,王子和王子使用的玉衣可以分为等级。在《后汉书·礼仪志》中,他说:“皇帝使用金玉衣,王子、王子、贵族使用铜玉衣。墓主按金、银、铜、丝依次排列的贵族等级也由高到低。千万不要逾制,否则会受到严惩。
既然皇帝可以使用金缕玉衣,刘胜墓为什么要使用金缕玉衣?有人猜测这可能是皇帝的特殊皇帝。事实上,在西汉中期之后,发现许多王子没有按照规定使用它。看来,在西汉中期,金缕玉衣刚刚开始在殡葬中使用,@ 一方面,朝廷的殡葬制度并不完善,王子和贵族借此机会使用它。皇室亲戚和强大的贵族也使用金缕。
更有意思的是,传说汉武帝的殡仪服也是金缕玉衣,但更加精致豪华。在《西京杂记》中说:“武帝盒上刻有蛟龙、鸾风、龟鳞之象,世谓蚊龙玉盒。但是直到今天,位于西安附近的汉武帝茂陵还在地下睡觉。如果真的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这些图案是独立雕刻在装饰的玉块上,还是采用其他方式,那么真相可能只有在茂陵打开后才会公布。
为什么中山靖王穿上金缕玉衣?金缕玉衣的来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