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什么是树中秋节?老广州家里还需要什么?

广州有一种有趣的传统习俗,叫做“树中秋节”,燃烧灯光来帮助月亮。中秋节晚上,灯内燃烧蜡烛,系在竹竿、瓦屋檐、露台等高处,通常被称为“树中秋节”或“垂直中秋节”。下面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什么是树中秋节?老广州家里还需要什么?

介绍

中秋节,在广州有一种有趣的传统习俗,叫做“树中秋”。每逢中秋节,每家每户都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种多样,不果灯,还有鸟兽、鱼虫灯,还可以砌成字灯。晚上,灯里点燃了蜡烛,下面连接了许多小灯,用绳子绑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入房子的高度,如平台、屋顶或高树。夜晚,满城灯火,如星星点点,与天上明月争辉,庆祝中秋节,又称“竖中秋节”。

说到中秋节的节日食物,我们必须立即想到月饼。事实上,除了月饼,老广州还会有一些必要的东西:炸蜗牛、芋头、葡萄柚、菱角等食物,中秋节吃的每一件东西,都有自己的古代,听我们一起来。

芋头

广东有一个传统习俗:中秋吃芋头。老人认为吃芋头意味着辟邪消灾。翻看资料,有一种说法是元顺帝末年,颍州的刘福通和全国各地的人民纷纷起义。为了巩固统治,朝廷派兵血腥镇压起义军,派鞑靼人到家家户户控制。人民苦不堪言。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妙计,每个月饼里都夹着一张纸条,文字说:“今晚芋头时请杀你的鞑靼士兵。杀了鞑靼后,他用头祭月,后来换成芋头。

吃芋头的方法很简单。煮小芋头,剥皮吃,煮的时候放点盐。清干龙的《潮州府志》说:“中秋节玩月,剥芋头吃,叫剥鬼皮”。剥鬼吃,有钟馗驱鬼的精神,值得尊敬。广东人剥芋头皮的时候,还是叫“剥鬼皮”。

柚子

葡萄柚的圆形象征着团聚的意义。同时,“葡萄柚”和“祝福”谐音代表了保护月亮的美好意愿。此外,中秋节前后恰逢盛产期,葡萄柚自然成为中秋节的节食。

葡萄柚也被称为文丹。葡萄柚在每年的“白露”前后收获。收获后,必须储存7至10天,使原来的浅绿色皮肤变成黄绿色,部分多余的水分蒸发,提高糖含量,增加风味。这个过程被称为“辞职”。葡萄柚富含矿物质、酶、柠檬酸和大量的维生素C,含有果胶和可溶性纤维,可消除胆固醇,预防便秘、美容等效果。

石榴

宋、明、清朝宫廷和民间的拜月活动规模较大。每当中秋节的月亮升起时,人们就会把月饼和水果放在桌子上。但后来,赏月比祭月更重要,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娱乐。拜月后,全家人围着桌子坐着,边吃边谈,一起赏月,庆祝节日。中秋节是石榴成熟的时候。红如玛瑙,白如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是桌上的供品之一,象征着长寿、团圆和吉祥。

什么是树中秋节?老广州家里还需要什么?

此外,还形成了许多与石榴有关的民间习俗。由于石榴多子,它象征着人民的繁荣和民族的繁荣。结婚时,两个大石榴会挂在洞房里。就像结婚礼物一样,会有一对绣有大石榴的枕头,祝他们早日成为高贵的儿子;新生儿,亲友喜欢赠送绣有石榴图案的鞋子、帽子、衣服、枕头等,以表示祝贺;当老年人过生日时,年轻一代应该送石榴,祝老年人幸福长寿。

菱角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月饼的甜味,莲藕的嫩味,菱角的香味,以及过去的岁月,总是让人回味无穷。我还记得老人曾经说过,中秋节吃菱角可以让孩子们变得聪明。母亲总是在中秋节用菱角煮粥。将去壳的菱角和米饭煮成咸白粥。吃完甜腻的月饼后,喝一碗菱角粥,当场去除胃里的油腻。你也可以用清水或盐水煮,然后剥壳作为零食。

莲藕

全国各地都有中秋节的特点,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要求是圆形的。莲藕符合这一要求。中秋节吃莲藕意味着团聚。大多数方法都是用糯米填充莲藕,然后用桂花蜂蜜、米饭、莲藕、桂花和香味进入,这意味着团聚家庭宴会从这种甜蜜开始。

田螺

在广州民间,很多家庭中秋节都有炒蜗牛的习惯。关于中秋节吃蜗牛,清咸丰时期的《顺德县志》记载:“八月望日,还是芋头蜗牛。”人们认为中秋节蜗牛可以明目,这个时候最胖。熟悉习俗的老人说,中秋节那天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着蜗牛,对着月亮一举,然后送到嘴里啜饮,就是“对着月亮啜饮蜗牛肉,抽得越多,眼睛就越明亮”。


什么是树中秋节?老广州家里还需要什么?什么是树中秋节?老广州家里还需要什么?

     

丑女为什么要发明镜子? 原因是这样的
  • 丑女为什么要发明镜子? 原因是这样的
  • 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丑陋的女人和美丽的女人都有爱美之心。在我们现代社会也有一句话:没有丑陋的女人,只有不打扮的女人。...

    【鬼方人】是什么族群?【鬼方人】的起源和面貌介绍!
  • 【鬼方人】是什么族群?【鬼方人】的起源和面貌介绍!
  •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鬼方人”的来历和面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鬼方,这是一个很久以前就出现过的民族。轩辕黄帝曾在阴...

    古代禅宗是什么样的? 现实真的那么美好吗?
  • 古代禅宗是什么样的? 现实真的那么美好吗?
  • 纵观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有无数美丽的故事。尤其是那些治国有方的贤明君主,永远载入史册,在后人中赞美。但俗话说“金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