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是纺织材料之一。古代使用的金线是将金箔切成0.2-0.5mm宽的金线,然后缠绕在织梭上。作为纬度线的一种,它被编织成织物,形成明亮的金色图案,成为珍贵的织金锦缎纱。让我们给你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发展历史
中原纺织金锦的清晰记载最早出现在隋唐的历史上。据《隋书》记载,隋初波斯国曾献上金线锦袍,巧匠何稠仿织了一件,其华丽过于波斯献上的原物。唐代织金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唐玄宗得臣献上了两件金鸟锦袍。他和杨贵妃在华清池温泉洗澡后,各有其一。
[img]53120[/img]
到唐文宗时,民间普通富人也常穿这种金鸟锦袍,可见唐代织金技术的发展。在元代加金丝织实物方面,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红地龟背团龙凤纹纳石失佛衣披肩堪称代表。这款披肩由织金灵鹫纹锦、织金团花龙凤龟子纹锦、织金缠枝宝相花锦三种不同的织金锦缝制而成,体现了元代织金锦的发展。披肩上的织金花纹金线粗,花纹覆盖面积大,红、绿、蓝等丝线底部显示较少,显得金光闪闪,华贵典雅。
制作与用途
浣金:准备水湿竹纸(明代以前用羊皮不用纸),刷鱼胶,装成双层,然后粘贴金箔。
压光:用玛瑙石在野梨木板上压金箔。
切箔:根据织物厚度的不同要求,将压缩金箔切成0.2至0.5mm宽的金线。扭曲金线的生产是以天然颜色或红色、黄色丝为芯线,涂上粘合剂,将金线绕过芯线的外观。
纺织时,将金线或捻金线缠绕在织梭上,作为纬线的一种,编织成织物,形成金华灿烂的图案,成为贵重的织金锦缎纱。明清时期,有一种编织“遍地金”锦缎的氛围。纬度底部用金线编织,金线底部用各种丝线编织。这种织物又称“金包地”、“金宝底”,用“金宝底”织物做成的衣服,全金闪闪,是名符实际的“金衣”。金缕玉衣,就是金线穿玉片。
[img]53121[/img]
《唐六典》记载了当时用金的14种,包括“年金”和“织金”。宋元时期,出现了大量使用金银线的织物,如“年金番缎”、“织金丝”、“纳石失”等。明代《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传统金银线的制造工艺。
传统金银线分为扁金线(或片金)和圆金线(或年金)两类。将金箔粘在纸上,切成
0.5mm左右的窄条成扁金线,将扁金线螺旋包裹在棉纱或丝线外,成为圆金线。目前,中国云锦、日本西阵织等一些高档传统面料仍采用传统金银线。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化纤薄膜金银线,由两层醋酸丁酯纤维素薄膜粘在一层铝箔上,然后切成细条。后来又产生了涤纶金银线。它采用聚酯薄膜真空镀铝,外观涂无色或彩色透明涂层,或将真空镀铝聚酯薄膜与未镀铝聚酯薄膜结合,然后切成扁平线,加上不同颜色的涂层,可制成双色金银线或彩色金银线。彩虹线、荧光线等。也可以通过特殊工艺制成(见彩图)。金银线的使用可以使织物具有丰富豪华的风格。金银线要求细度匀称,色泽鲜艳,色牢度好,强度高,无刀痕,耐酸碱,耐皂洗,耐摩擦。
编织的金线是真金子吗?金线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