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华文明的许多重要成就都以“四大”和“五大”命名,如四大美女、四大古典小说、四书五经等,但四大发明的概念来自西方学者,后来被中国人民所接受。让我们给你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img]52660[/img]
早在1550年,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就首次指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是“三大发明”:司南(指南针)、印刷和火药。它们被认为是“整个古代都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发明。“1621年,英国哲学家培根还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火药和指南针已经改变了世界上所有事物的面貌和情况。”
1861~186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将这些发明的意义推向了一个高峰。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写道:“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是预测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发明。火药粉碎了骑士阶层,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已经成为新教育的工具。一般来说,它已经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成为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明确指出:“一系列发明或多或少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火药具有辉煌的历史意义。现在毫无疑问,火药已经从中国通过印度传递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通过西班牙传递到欧洲。”
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早就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了。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火药)为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不寻常的动力。”
[img]52661[/img]
艾约瑟,中国传教士和汉学家,首先在上述三项发明中加入了造纸。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印刷、造纸、指南针和火药等优秀发明。”这份发明清单后来被著名的英国生化学家、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发扬光大。
李约瑟
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至1995年3月24日),英国现代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的《中国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技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英国剑桥大学学士、哲学博士学位于1922年和1924年。1942-1946年在中国,历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1946-1948年在法国巴黎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主任。1966-1977年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冈维尔-基兹学院院长。1983年担任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1990年担任名誉所长。
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即著名的“李约瑟问题”,引起了世界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它对中国文化和技术进行了非常重要的研究,被中国媒体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img]52662[/img]
李约瑟在1954年出版的《中国科技史》第一卷序言中表达了“李约瑟问题”:“为什么中国科学继续处于经验阶段,只有原始或中世纪理论?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人如何在科技发明的许多重要方面成功地走在创造著名“希腊奇迹”的传奇人物面前,与拥有古代西方世界所有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保持西方在3到13世纪无法企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为什么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中的弱点不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尤其是在15世纪之前。现代科学诞生于16世纪以后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中国文明未能在亚洲产生类似的现代科学。障碍是什么?”
四大发明的概念是怎么来的?谁是第一个指出四大发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