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什么是察举制?汉代察举制是如何演变的?

汉代察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举士”(选拔人才)与“举官”(提拔官员)没有分离。而且,“选举”和“考试”没有区别。既有未入仕者(无官职者),也有入仕者(现任官员)。选举科目的设置也是现任官员的考试内容。一般来说,考试(考试)是一种辅助形式,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汉代对选才、任职官员的考核还没有制度化、严格化。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52505[/img]

东汉光武帝(公元25-57年在位)开始对选拔晋升对象进行“以职授试”,即对文字进行测试,包括策略、经典、音符(章奏风格)等。一开始渗透到一些科目,然后渗透到所有科目,说明考试越来越重要。

章帝建第八年(公元83年)开辟了四门学科。这个所谓的“四科”不是具体的科目,而是与举报有关的四项标准。早在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就提出了“四科”的概念。这两个时期提出的内容大致相同。

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时任尚书令的左雄提出了“改察举制”,主要内容如下:

(一)“限年四十以上”;

(二)“儒家试经,文官试章奏”,包括年龄和考试内容的规定。还提出了“先进公府”的方法,将考试分为两个层次。先在中央公府进行初试,再在尚书省进行复试。这是察举制度中考试环节的重大改革,也是人才选拔的进步。

东汉察举人数

东汉时期,由于检举制度的弊端不断涌现,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其中,检举的相关科目数量不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县根据人口不同而有不同的推荐配额。

章帝元和两年(公元85年),诏各县举明经之士,十万以上推荐五人,不满十万推荐三人。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十一年)下诏,指的是凉州等边缘地区人口稀少,“好官进仕道路狭窄”。因此,边缘县的人口超过10万,每年推荐一个孝顺诚实的人,每两年推荐一个不到10万,每三年推荐一个不到5万。

然而,仍有许多科目以县为单位,无论人口如何,县的大小,推荐人数都是相同的。例如,在安帝的第一年(公元107年),县国举行了一个“诚实、诚实”的人。安帝建光的第一年(公元121年)使县国举行了一个“有道士”。桓帝建和第一年(公元147年)使县国举行“孝道”。

[img]52506[/img]

在东汉时期,对“主人”的年限也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安迪延光的第一年(公元122年)设定了“视事(解作)一岁以上至十岁”。延光四年(公元125年)还设定了“视事不满的人,一切都要孝顺廉洁的官员”。这是一种更灵活的做法。

年龄限制

在汉代察举制度中,不同时期、不同科目对被举者的年龄有不同的规定。以下是东汉时期的规定。

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下诏规定:“孝廉年不满40岁不得举”,规定孝廉必须在40岁以上。但又规定:“其有茂才异行,不拘此例”,即对有特殊才能的人,可以放宽限制。上述规定源于尚书令左雄的意见。左雄在关于检举改制的建议中提出了“限40以上”,但对于“有颜回、子奇等,不拘年龄”,即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年龄不受限制。朝中有人反对左雄的意见,但顺帝非常支持左雄的改革,最终颁布了法令。

事实上,上述规定并不一定是真的。例如,在征服圣旨博士学位时,年龄限制超过50人。当质帝(公元145-146年)到达时,县和国家将明经的年龄限制在50岁以上和70岁以下。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东汉对被举者年龄的限制一般都很高,这不一定是一个好现象,这无疑是对年轻人才职业生涯的压抑。

建立培训机制

汉代察举是西汉武帝(公元前140-87年在位)选拔人才的制度。但是,如果你想从国家的需要中获得更多更好的人才,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培养机制,从西汉武帝到东汉发展到高峰。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了“兴太学、置明师、养天下之士”的建议,说明董仲舒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学者。从长远来看,养士(教育)与选士相结合的做法对提高行政官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img]52507[/img]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都城长安(今西安)设立了太学──国家最高大学。进入太学的人被称为“博士弟子”,条件是18岁以上,外表正确。有两种选择方法:

(一)中央有关部门经常选择

(二)由地方县长推荐。

博士弟子在太学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包括《诗》、《书》、《易》、《礼》、春秋等等。每年考一次,是选拔性考试,通过“一艺”(一种儒家经典)以上,可以当官,考得更高级别的可以当“郎中”。比如“一艺”不通,博士弟子会被送回家,选他的人会受到惩罚。这种严格的制度不仅可以培养人才,还可以直接为国家选拔优秀的官员。

太学刚成立的时候,只招了几十个学生,以后规模会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课程(经典)类别增加(如公羊)、《左传》、《尔雅》等。),一种经典有几个医生。成帝(公元前32-7年在位)时,博士弟子数量增加到3000人,东汉时期多达3万人,这是太学规模最大的时期。


什么是察举制?汉代察举制是如何演变的?什么是察举制?汉代察举制是如何演变的?

,,,,,,

  • 王莽改制:只是一场过火]文字游戏[
  • 王莽是儒家理想主义者,他羡慕历史上大儒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王莽一直认为,“承天当古,制礼治民”,他议论决策,全部引用经典...

  •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多少年?解忧公主回汉了吗
  • 罪臣之女刘解忧,又被称为解忧公主,她是楚王之女,她的祖父刘戊曾是雄踞一方的楚王,刘戊是个大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在战...

  • 为什么大汉朝历史上没有根基的刘恒能成为皇帝?
  •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当权,此时诸吕变大了。吕后刘邦曾经重视其他妃子,于是迫害刘邦以前受宠的女人,尤其是戚夫人。也许是...

  • 汉灵帝大造裸游馆:特选美丽宫女为其裸体划船
  • 大多数中国古代皇帝喜欢娱乐。娱乐有不同的规模和形式。其中,水上游乐是主要的娱乐方式。水上游乐主要是游览湖泊。在过去,...

  • 汉朝皇帝刘恭为何被罢黜?与吕后有什么关系
  •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国家,虽说皇帝无数,但是其中也不乏遭废黜的皇帝,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到底是谁呢?他就是...

  • 揭秘:班婕钰被惨害 汉成帝[牡丹下死]之谜
  • 班婕钰(前48)——前六年),西汉女文学家楼烦(今山西省宁武)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形的女儿,班固和班超的姑姑。汉成帝的妃子,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