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公元前264-公元前202年),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秦末汉初的历史人物。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简介
早年为信陵君门客授外黄县令。秦末,900多名陈胜、吴广率被征发者在祁县大泽乡起义,进入陈地时,聚集了数万人。张耳偕陈余遂投奔起义军,被任命为左右校尉。张耳、陈余随义军大将武臣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到邯郸。陈胜在陈县称王。于是张耳、陈余也劝武臣在赵地称王。武臣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陈余为将军。
[img]52471[/img]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赵王武臣、左丞相召骚被部将李良杀害,张耳因耳目较多,及时潜蔽逃亡。事后,张耳及时招募了数万名未叛士卒,并与未遭受灾难的工作人员协商,将原赵国后裔赵歇立为赵王,迁居信都(今河北邢台)。武臣死后,拥立赵歇为赵王,扶赵抗秦。项羽被封为常山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受到陈余的攻击,归顺汉王刘邦参加楚汉之争。与韩信平定赵国,被封为赵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死后的头衔是景,历史上被称为赵景王。
人物评价
司马迁:张耳、陈宇,世传所称贤者;他的客人在一起,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俊杰,他们所居住的国家都取卿相者。然而,当张耳和陈余开始约会时,他们相信自己会死。他们是顾问吗?而根据国家争权,中风灭亡,何乡人相慕用之诚,后来又是敌意!不是势利吗?名声虽高,客人虽盛,但与叔叔、延陵季子不同。
班固:张耳,陈余,世所称贤,其客人战斗都是天下俊桀,所有的国家都取卿相。然而,当耳朵和余余开始预约时,他们仍然相信死亡,所以他们不是顾问!而根据国家争权夺利,中风灭亡,何乡人慕用之诚,后背之也!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盖谓。
[img]52472[/img]
轶事典故
张耳和陈余都是战国魏的名士。秦灭魏后,他们被奖励逮捕。于是他们隐姓埋名,一起在陈的看守中谋生。官员们曾经因为小事鞭打陈余。陈余很生气,想反抗。张耳踩在他的脚上,让他忍受。官员离开后,张耳把陈余带到树下,责怪他说:“我以前对你说过什么?现在,如果你受到一点羞辱,你会杀死一个官员并暴露自己吗?”
相关建筑
北宋建隆年间,冀州古城南门内东侧有一座“张耳祠”,元末因兵祸毁废。据说张耳祠的建筑非常雄伟,祠堂下面还有张耳墓。据《史记》记载,张耳墓位于州城南门左侧,城南门竖立着“汉赵王张耳墓”的石碑。因此,历代认为张耳祠下是张耳墓,“名人过者,常为之题咏”,如明代曹安题诗“将军原为汉功臣,此地藏脏身”。香火绵绵的遗庙在,落花啼鸟几次春。张耳祠遗址上原有的张耳墓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摧毁。河北省文物局于1982年主持了张耳祠下的墓葬发掘,据专家分析,该墓并非张耳之墓。
张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司马迁是怎么评价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