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湖北省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来看看。
湖北省,简称湖北省、武汉省会,位于中国中部,东部为安徽省,南部为江西省、湖南省,西部为重庆市,西北为陕西省,北部为河南省,总土地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截至2019年底,常住人口为5927万。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被称为千湖之省。国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湖泊755个,总水面积2706.851平方公里。
[img]51472[/img]
夏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被纳入商业地图。
西周时期,湖北有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湖北属楚国。
秦朝时期,湖北大部分属于南郡,西北、北、西南部分属于汉中、南阳、长沙、黔中、九江县。
西汉时期,湖北多属荆州刺史部,东汉时期沿南郡、南阳郡、江夏郡、汉中郡、庐江郡等。
三国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县、武昌县、南县、宜都县、建平县、武陵县、长沙县、襄阳县、南阳县、南乡县、义阳县、魏兴县、新城县、上庸县等。
两晋时期,湖北大部分仍属荆州江夏、襄阳、南县、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县,开始侨置州、县、县。
[img]51473[/img]
南北朝时期,湖北主要属于南朝,仍有州、县、县、侨置州、县、县增多,变化频繁,建制紊乱。
隋朝时期,侨置州、县、县先撤销,然后恢复。今天,除了西北和东部的一个角落,湖北大部分都属于荆州,领导着南县、夷陵、居陵、绵阳、清江、襄阳、捣陵、汉江、安陆、永安、江夏等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改名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成了治所。湖北的简称鄂就是这样。
唐代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淮南道,东南为江南西道,西南为黔中道。
五代十国时期,湖北的襄、均、房、随、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缙、鄂三州最初属于吴,后属于南唐;黄、缙二州回归后周。江陵地区的南平国建都江陵,据荆、归、峡三州介绍;施州属蜀。
宋朝时期,湖北中部设有荆湖北路(始于湖北),占湖北大部分地区;北部设有京西南路,东部以长江为界,北部为淮南西路,南部为江西南路,西部为施州为贵州路;鄂西南为羁绊州。
[img]51474[/img]
元朝时期,湖北地区,长江以南属于湖广行省,长江以北属于河南省,西北角属于陕西省,西部属于四川省。
明朝时期,湖北属于湖广布政使司,包括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云阳府。
清朝时期,湖广分治,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它是湖北省成立以来的省名。
民国时期,湖北省总体区划变化不大。
[img]51475[/img]
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5月。
截至2019年底,湖北省共辖13个地级行政区,包括武汉、黄石、十堰、宜昌、襄阳、鄂州、荆门、孝感、荆州、黄冈、咸宁、随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还有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三个县级行政单位。
如何命名湖北省?探索湖北省历史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