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湖南省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来看看。
湖南省省会长沙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因为大部分地区都是在洞庭湖南部命名的,所以简称湘江,因为湘江是全国最大的河流。
湖南省东部是江西省,西部是重庆市和贵州省,南部是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湖北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2%,2019年底全省常住人口6918.38万。
[img]51441[/img]
周朝,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位于荆州南部,春秋战国时期纳入楚国版图。秦统一中国后,实行县制。湖南省有黔中郡和长沙郡。
西汉实行州、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湖南有武陵县、桂阳县、零陵县和长沙国。王莽新朝废除长沙国,改为长沙县,改为南平县,改为平县,改为九一县。东汉时期,原县名恢复,但长沙不再立国,而是保留了长沙县。
三国时期,湖南是蜀汉与东吴之间的竞争场所。零陵、武陵县属于蜀,长沙、桂阳县属于吴。后零陵、武陵县属于东吴地图,增设南县、临贺县、衡阳县、湘东县、天门县、昭陵县6个县。
西晋时期,湖南分为荆州和广州。东晋偏安江左,湖南分为荆州、湘州和江州。南宋、齐和梁初期,湖南分为湘州、营州和荆州。陈朝时,湖南分为荆州、元州和湘州。
隋朝裁并州县,改州县三级制为县二级制。湖南省有8个县:长沙县、武陵县、元陵县、礼阳县、巴陵县、衡山县、桂阳县、零陵县。
[img]51442[/img]
唐初改郡为州,唐太宗时期设道,道下设州(或县),州下为县。湖南分为山东南道、江南西道、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后来,湖南被设置为观察使。湖南的名字从这个时候开始。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
宋代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几个县。湖南分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湖南属湖广行省,元代实行省制。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宣布政使司,实行省、府(州)、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县三级制。
湖南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始称湖南省。
自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起,湖南省废除了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改变了部分县名。
湖南和平解放于1949年8月5日。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省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14个地级行政区划;68个县(其中7个自治县)、县级行政区划18个,市辖区36个,县级行政区划122个。
省会长沙市其他地级行政区划为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省是如何命名的?探索湖南省历史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