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7年,也就是大唐天佑四年,对每一位历史爱好者来说都不陌生。正是在这一年,历史上有289年的唐朝终于彻底走向了败亡。也就是说,今年已经成为“五代十国”大乱局的开始。可见,唐朝灭亡后,世界形势更加混乱。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50059[/img]
事实上,当我们回顾唐朝败亡的历史时,我们可以发现,早在朱温逼唐哀帝禅让之前,唐朝的灭亡就完全注定了。历史上唐末失败的“黄巢起义”虽然没有彻底摧毁唐朝,但也给了唐朝沉重的打击。首先,“黄巢起义”彻底摧毁了唐朝在各地的统治基础。此外,“黄巢起义”还烧毁了唐朝控制的所有武装力量。因此,在起义平定后唐昭宗继位的历史时期,《新唐书》描述了“其灾难逐渐积累,其总体趋势已经消失”。可以看出,唐朝平定“黄巢起义”后,灭亡的趋势完全不可逆转。
[img]50060[/img]
然而,公元884年“黄巢起义”平定后,唐朝仍延续了20多年。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晚唐历史上最令人惊讶的一幕。也就是说,在“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唐朝皇帝唯一能掌握的军队的神策军几乎被彻底消灭,这意味着唐朝已经失去了制衡群雄的能力。而且,在“黄巢起义”之后,各地藩镇大多脱离了唐朝的直接控制,只是名义上遵守了唐朝。此时的唐朝,完全可以用日薄西山来形容。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朝仍然持续了20多年。那么,为什么“黄巢起义”后日落西山的唐朝能在夹缝中延续20多年呢?
@ “黄巢起义”平定后,唐朝并没有迅速灭亡,这与唐朝皇帝在“黄巢起义”后的大封王爵有很大关系。“黄巢起义”后,虽然整个唐朝形成了同样的散沙。然而,绝大多数地方节度使者仍然希望在唐朝的框架下维护自己的利益。唐朝皇帝为了保证局势,经常选择大封藩镇节度来稳定局势。两者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以至于在唐朝即将灭亡的时候,地方节度已经到了被封王的地步。
此外,为了要求王爵,甚至有一段时间出现了混乱。当时,公元895年,要求越南王爵位失败的董昌甚至曾称帝回应唐朝。后来,由于钱柳浙江的局势稳定下来。可以看出,在“黄巢起义”结束后,唐朝实际上只能依靠大封王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某种程度上,这一举动也暂时缓解了中国的许多矛盾。
[img]50061[/img]
除广封诸侯外,唐朝还能在各方藩镇势力的夹缝中延续20年。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原地区,完全是群雄逐鹿的情况有很大关系。当时河东的李克用、凤翔的李茂贞、淮南的杨行密、占领中原的朱温都有严重的利益冲突。贸然废唐必然会导致其他藩镇反弹。后来,朱温选择废唐自力更生,这可以说是一场危险的棋局。此外,在“黄巢起义”平定后的20年里,唐昭宗还对各方藩镇势力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战略方针。这对唐朝的延续具有极其现实的历史意义。
历史就是这样。虽然“黄巢起义”最终平定下来,但唐朝的历史已经结束。“黄巢起义”平定于朱文篡夺唐朝的20多年历史,也可以说是唐朝最痛苦的历史。在过去的20年里,唐朝皇帝完全成为了藩镇的对象。因此,唐朝皇帝不可能在裂缝中生存。
唐朝的生存能力有多强?它能在黄巢起义后持续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