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魏、蜀、吴三个政权并立的时代,所以在分析三国的情况时,我们必须分开看看。三国的军事制度几乎相同,只有细微的差异。下面是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曹魏兵制
三国官制、兵制与东汉官制、兵制相似。曹魏的中央军分为中外军。“‘中国军队’来自‘外国军队’。中外军的区别形成于汉建安时代(196-220)。到黄初(220-226),中外军的区别和中外军的名称正式成立。在建安之前,曹操集团只是割据的群雄之一。曹操迎献帝都许,威胁天子命令诸侯,特别是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获得冀、并、青诸州后,他的统治区逐渐形成了国家规模。这时情况大了,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带领一支军队到处作战了,于是就产生了留屯的办法。
[img]49583[/img]
在一个平定的地方,留下部分军队驻防,并由一人任统帅统拍辖区内的所有军队。这种留屯制,实际上是魏晋以下盛行的军事分区都督诸军制的起源。这种情况发生在曹操打败袁绍占有河北和诸州后。赤壁战后,三国鼎鼎的局面形成,逐渐固定为一个制度,发展为后来的监督制度。事实上,国家军队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和外部的名称自然形成。留在外面的将军和都督领导的士兵称为外国军队;中央直辖的军队称为中国军队。
蜀汉兵制
大致和魏一样,但也有自己的特点。蜀汉中央军,《历代兵制》说:“蜀置五军。左、右将军、督、护一人,其中师、监、护、典、参军各一人,其前师、将军、监、护、督各一人,其后督、将军、一人。校略如汉。五军前、后、左、右、中军。和曹魏一样,中国军队也是宿卫部队;前、后、左、右军略等于曹魏的外军。蜀汉中央军事将军一至两人,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
[img]49584[/img]
东吴兵制
东吴的兵制比较乱,一般和魏没什么区别。正如《历代兵制》所说:“吴多舟师,营校略有不同于汉。“东吴立国江南,北有长江自然危险。东南有东海和南海。大陆有许多湖泊和水泽。多水域的自然条件,特别是丰富的产品和发达的经济,决定了其水军强于魏、蜀,以至于曹魏军多次被船师挫败攻击。东吴的船体积大,数量多,有许多名字,如云、斗舰、建筑船、飞云、海、赤龙、驰马、大船、大船、青龙战舰、晨福等。
据《吴书》记载,当时能载马80匹的还是小船。根据《晋阳秋》,西晋灭吴时,接收了5000多艘船只,其中包括运输船和战舰,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水军作为运输军需。这样,东吴水军船只的具体数字虽然无法知道,但其规模可想而知。当时,东吴水军舟师不仅时刻巡逻长江天险,还在辽阔的海域游泳。东吴水军统帅是水军都督。
东吴的中央军和曹魏、蜀汉一样,有前、后、左、右、中五军,军中将领也有护军、领军、典军、军司马等。一旦发生战争,大部分督察总领五军,各部队督察等。
三国时期三家军制一样吗?细微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