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配是古代的一种惩罚。具体内容是在囚犯脸上刺字,然后分配到偏远的地方。刺配最早出现在唐末五代。在宋代,刺配之风盛行,手段变得更加残酷。宋代刺配罪分为几个等级。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最重要的可能是终身服役,这相当于判处无期徒刑。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读《水浒传》的时候,总会看到宋江、林冲、武松脸上有刺字。那么,这些人脸上有刺字吗?他们曾经是朝廷的罪犯吗?什么样的罪会被刺?这种对罪犯脸上刺字的惩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img]48876[/img]
(一)刺配的起源
一般而言,古代刑法大致分为死、流、徒、杖、鞭五等。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一百六十八卷中说:“流配,旧制止远徒,不刺面。晋天福创造了刺面的方法,所以它是一本强奸的重典。宋因其法。”天福是后晋石敬堂的年号,说犯人脸上的刺字始于石敬堂的晋朝。
在宋代,统治者发明了独特的刺配方法,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水浒传》第八回答说:“原来宋朝的时候,但是犯人流迁的时候,脸上都是刺字。怕人恨怪,只叫打金印。”所以刺配是一种集刺、杖、流于一身的惩罚,是指脸上刺字,再加上杖脊,然后流配充军。
正如明代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所说:“宋人承五代是刺配的方法,不仅是杖脊,还有人,刺面是一个人的身体,一件事的罪犯,也是三刑。”这样,宋朝以前就没有三种惩罚了。
刺配自宋初作为免死刑种出现以来,后人使用越来越频繁,导致滥用。关于刺配的法律,宋真宗大中祥符有46条,到仁宗庆历年间有170多条,到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有570条。从那以后,直到清朝,各个朝代都保留了刺配的刑期。
(二)刺配分类
宋律法规定,流、徒、杖刑应同时加刺。然而,刺通常被用作额外的惩罚。对于流刑和充军,必须加上多种方法。
[img]48877[/img]
初犯刺耳后,再犯,三犯刺脸。
流刑,徒刑犯刺方形,杖刑犯刺圆形,直径只有5分,也有刺字。
刺面分为大刺和小刺。如果审判员认为犯罪严重,犯人“性情凶猛”,字体会被刺得很大。
刺字内容,除了《水浒传》中提到的“某州(府)牢城迭配”外,还刺伤了犯罪原因、地名、军名、服役名称等。比如“某州屯驻军重役”,就是指被分配到驻军服役。刺“龙骑指挥”或“龙猛指挥”,就是被分配到这个名字的部队当兵。
在南宋,又有了更野蛮的规定,凡犯强盗罪免死流配,“额头刺强盗二字,余字刺两脸”。
(三)刺配后的相应刑罚
一是劳动:劳动的名字很多,比如在官营工业做煮盐、造酒、烧窑、开矿、修军械等。,或者参加修城修河堤等苦工。
第二,去参军:有厢军,有水军。宋代的士兵都是招募的。一旦通过考试,就要刺伤面条,防止战时逃跑。比如北宋当枢密使的狄青,因为是禁军士兵,脸上总是有“面涅”,标志着士兵的身份。
三是加杖脊:法律规定,犯盗窃罪一贯以上,贩私盐一斤以上,要加杖脊。
然而,在古代,有一种说法是“医生不能被判刑”。在宋神宗熙宁两年后,宋代关于刺面和脊杖的法律不适用于“命官”。“命官”贪污、浪费法律,止于流配,不刺面、不脊杖,充分体现了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宋代什么样的罪才会被刺?这种刺字的惩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