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嘉靖30年(1551年),李时珍33岁时,封建皇帝征如医官,命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由于治愈了富顺王子朱厚坤的病,李时珍的医名大显,被武昌楚王朱英扎聘为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李时珍三十五年(1556年)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予“太医院判”职务。三年后,上京任太医院再次被推荐判刑。工作一年后,他辞职回家。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8844[/img]
历史学界关于李时珍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担任太医院判决(正六品),也有人认为他只是御医(正八品)。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李时珍被推荐到朝鲜,不管他的职位如何。太医院的工作经历可能会对他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为他创造《本草纲目》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期间,李时珍非常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经常进出太医院药房和皇家药房,仔细比较,识别全国各地的药房,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他也有机会享受王府和皇室收藏丰富的经典,同时他也可能从宫廷获得大量的民间草药相关信息,看到很多通常很难看到药品标本,使他大大开阔了视野,丰富知识领域。说到这一点,必须联系明代宫修的另一本著名的本草书《本草品汇精要》。
2002年,中国文化研究会全文影印出版了《本草品汇精要》,是明孝宗于弘治16年(1503)8月下诏太医院编写的国家药典。在总监刘文泰的组织下,由总督、调动、总裁、副总裁、篡改、药品检查等9个职位组成,共有49人,包括抄录和绘画人员。经过一年半的修订,药典编纂完成。编者按照宋人唐慎微的《证类本草》老例顺序,将入药物分为玉、草、木、果等10部分,每部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全书共收药1815种,文字分为朱墨。在文本之前,有1358幅精美的彩色素描,是中国第一本大型彩绘书籍。与此同时,作者也放弃了当时相对成熟的雕刻印刷技术,由14名工匠分色书写,8名宫廷画家负责绘画。整本书完成后,明孝宗亲自撰写序言,并以《永乐大典》的格式装订成36卷,保存在楠木盒中,是明朝宫廷的正统抄本。
[img]48845[/img]
然而,在这本书完成后的两个月里,明孝宗意外地“死亡”,他的死因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怀疑。原书编辑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谋杀孝宗皇帝,并被调查,因此明代药典《本草汇精要》一直藏在宫殿的库里。我不知道1877年通过什么方式(传教士或英法联盟)藏在罗马国家图书馆。
离这件事大约50年前,李时珍就在太医院工作,他不可能对过去一无所知。此时,孝宗继承的明武宗已经去世,明世宗已经担任皇帝30多年了。他可能不再关心过去的怀疑。宫殿里藏着的《本草汇精要》可能会在不公开的情况下被窥见。因此,不能排除李时珍在太医院工作时幸运地看到了这本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想编一本能超越这本书的新本草专业,而在太医院的工作环境是不可能满足他的想法和实现他的愿望的。李时珍淡于名利。他在太医院工作不久就辞职回家了。
李时珍在太医院的职位是什么?为什么一年后辞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