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1130年10月18日至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涩,字仲晦涩,号晦庵,晚称晦翁,死文,世称朱文公。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尤溪县)。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朱子。朱是唯一一个非孔子亲传弟子,享受孔庙祭祀的人,在大成殿十二哲学家中,受儒家祭祀。朱是“二程”(程浩、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个人。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8106[/img]
朱有很多故事,包括《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解释》、《通书解释》、《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指定标准。
朱19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他清正有为,振举了学院的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课。
朱子有25种作品,600多卷,总字数约2000万字。主要包括《周易本义》、《启蒙》、《雅卦考错》、《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孟子集》、《太极图解释》、《通书解释》、《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语考异》、《参与契约》、《中庸编辑》、《孝经》、《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家礼》、《近思录》。《文集》100卷,《续集》11卷,《别集》10卷,《朱子语类》140卷。
[img]48107[/img]
朱的年轻学习经历
宋代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9月15日,朱出生于尤溪县水南郑义斋馆(今南溪书院),乳名沈朗。朱出生时右眼角有七颗痣,排列如北斗。
宋代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时,朱开始上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上鼓励自己:“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成年。”六岁时,朱与群众一起玩耍,在郑家馆前的沙洲上画八卦。向父亲问日问天。
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前,他将妻子朱氏和朱曦送到建州浦城居住。
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他把朱委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朱义父),并写信给五夫刘(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历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刘子羽把朱子当自己出来,把朱子一家安置在他的房子旁边的建筑室里,叫紫阳楼。
[img]48108[/img]
朱18岁,绍兴十七年(1147年),在建州乡考试中考入贡生。
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天,刘勉之将女儿刘青四许配给朱。同年3月,朱进入科举考试,中国王佐榜第五名第90名,出身同进士。
朱子年轻时有什么学习经历?书额题里有什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