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运动、诗歌创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祯、张籍、李绅倡导,倡导恢复古代诗歌采集体系,弘扬诗经、汉魏乐府的传统,使诗歌发挥“补充政治”、“泄露人情”的作用,强调创作新的乐府主题,
故名。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7065[/img]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于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的人都是唐代的新歌。新乐府也被称为“新乐府”,因为它辞去了乐府,但没有尝到声音。
明代胡振亨说:乐府新题不同,古题唐人拟作的是汉魏以下、陈隋以上的乐府;新题者,古乐府所没有,唐人新制作。
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
“元白”指的是唐诗人元祯和白居易。他们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白”还说,元祯和白居易生活的时代已经盛行。
白居易序刘禹锡诗云:“玉顷与元微之唱和谐相处,或在人口中..江南士女,语才多云‘元白’..”《旧唐书·元模传》:“震聪警绝人,年少有才,与太原白居易友好,工为诗,善状咏风态,当时言诗人称‘元,白’颜。”
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白居易、元祯等诗人的主要文学活动,因此将他们的诗歌和模仿他们的作品统称为“元和体”。
《新唐书·元祯传》:“虞尤长于诗,与白居易相似,天下传讽,号‘元和体’。”唐李肇的《国史补》:“元和之后,为文笔学习与韩愈奇怪,学苦于范宗师,歌行学流浪于张籍,诗章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荡于元祯,同名“元和体”。
[img]47066[/img]
后宪宗去世,穆宗立,改年号为长庆(821-824),白居易和元祯分别编辑了他们的诗《白氏长庆集》、因此,元氏长庆集也被称为“长庆体”。
新乐府运动提倡口号
一、口号
文章合为时而,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主张
在贞元、元和唐代,大多数地主士和医生要求创新中兴唐代统治的政治。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珍等诗人提倡恢复古代诗歌采集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的传统,使诗歌发挥“补充政治”和“泄露人类感情”的作用。
白居易在《和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歌诗合为事。”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字简单易懂,便于读者理解;你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让听者戒掉;叙事要有依据,有说服力;文字要流畅,符合节奏,才能入乐。声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不是为文。
白居易、元祯等诗人要么“寓意古题”,要么效法杜甫“即事名篇”,以乐府古诗为主,改善当时民间流行歌谣,积极创作新乐府诗歌。
[img]47067[/img]
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祯的《田家词》、《织妇词》、《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是他们的代表作。
张籍乐府33首《野老歌》、《筑城词》、《贾客乐》等诗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揭示了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奴役。王健在《水夫歌》中描述了驿船纤夫的悲惨生活。《田家行》、《簇蚕辞》揭示了封建赋役的残酷。
李先生曾经写过20首新题乐府,但他已经不存在了。他的《同情农民》第二首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一万粒子。四海无闲田,农民还饿死。”“锄草日中午,汗滴下土。谁知道盘子里的中餐,每一粒都很辛苦”,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新乐府运动:以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主,倡导古代采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