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谁在历史上设置了锦衣卫?明朝设立锦衣卫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锦衣卫?历史上的锦衣卫是怎样的?设立锦衣卫的目的是什么?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锦衣卫历史简介

锦衣卫是明代军政专有收集情报的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更名为“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负责皇帝的仪仗和侍卫。洪武15年(1382年),裁掉了都尉府和仪鸾司,改变了锦衣卫。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朱元璋特别命令他负责监狱,并赋予了检查和逮捕的权利,并设立了镇抚司。洪武20年(1387年),朱元璋命令烧毁锦衣卫刑具,囚犯移送刑事部审理;同时,他命令所有内外监狱都由三法司审理,并废除锦衣卫。明成祖时,锦衣卫恢复,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

[img]46837[/img]

锦衣卫设置的历史背景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以驾驭非法群臣为目的,《明史刑法志》记载:“胡、蓝玉两案,株连四万。”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烧毁锦衣卫刑具,被拘留的囚犯移送刑部审理;同时,他命令所有内外监狱由三法司审理,废除锦衣卫。然而,很难根除始作俑时心术不好造成的弊政。当朱迪起兵夺取皇位时,朱迪恢复了锦衣卫,以巩固统治。明初两代皇帝重用锦衣卫,后来有明一代,这个弊端终究难以消除。

锦衣卫的发展历史

洪武宣德时期

洪武十五年(1382)
2000年),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初始功能有三个:一是守卫值宿;二是侦察逮捕;三是典诏狱。这三个功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建立稳定实施的制度。

洪武二十年(1387年)
2006年(1393年),朱元璋认为锦衣卫滥用职权,依势作宠。此时,洪武26年(1393年)将内外刑狱从锦衣卫职责中废除,移送法院处理。

明初, “ 胡蓝之狱” 、“ 郭恒案” 、“空印案” 许多锦衣旗校奉命活跃其间。

正统成化时期

这一时期,锦衣卫的职权有所扩大。朝廷宪司负责的一些事项逐渐由锦衣卫处理。镇抚司由卫的下属独立于锦衣卫,权力可以直接向皇帝发挥。

弘治正德时期

正德初期,太监刘瑾掌握政权,把心放在朝廷的要位上。锦衣卫的指挥使石义文经常奉承刘瑾。随着刘瑾权力的进一步扩大,锦衣位不得不依附于东厂,工厂卫生格局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金衣位的权势在钱宁治理卫事时再次上升。

[img]46838[/img]

世宗嘉靖时期

锦衣卫权力全盛时期。这一时期,锦衣卫的权力程度逐渐上升。陆炳执政卫政时,锦衣卫的权力达到顶峰,卫权甚至超过了工厂权力,东厂也低头低头。

隆庆、万历、泰昌时期

这一时期锦衣卫人事变动在史书上很少有记载。以万历时期为例:万历初期,朱希孝为锦衣卫指挥使。它对权力的行使可谓规矩矩,不扩大事态,严格遵守规则,对事物的处理更加谨慎。万历十年来,刘守一直是锦衣卫的总督。虽然他与东厂狼狈为奸,但对锦衣卫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锦衣卫与东厂互利合作。万历后期,神宗长期不理朝政,此时非法羁押、长期监禁的情况普遍存在。此时锦衣卫的权力不如东厂。

崇祯时期天启

锦衣卫的权力低于东厂,成为其附庸。万历年间以来,明朝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朝廷分崩离析,大臣们结党自拥,大太监魏忠贤权倾内外。Xi宗初期,刘侨指挥锦衣卫镇司令,人诚实,“不奉承,不杀人”
,遵纪守法,魏忠贤利用这个机会免职。随后,田尔耕投靠魏忠贤,愿意做他的儿子。他“阴险狡诈”,因“逮捕有功”晋升为锦衣卫都督。

崇祯初期,朱由检虽然乱七八糟,但社会矛盾一时没有消除。在这一时期,董坤管理了金衣卫。这个人急功近利,必须被解雇。后来,吴孟明负责金衣卫。虽然这个人是公平的,但他不是阿姨。他在行动时总是观望东厂的状态。崇祯末年,罗养性负责金衣卫。

锦衣卫的官职等级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

指挥两人,正四品;

镇抚使二人,从四品;

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

副千户,从五品开始;

百户,正六品;

试试百户,从六品;

总旗,正七品;

从七品开始,小旗。

下属有将军、校尉、力士,有参与某事、校令,有精通多种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

[img]46839[/img]

锦衣卫的职责

锦衣卫首先是皇帝的保镖和仪仗队,由将军、队长和力士组成。将军的初名是“天武”,永乐改名为“大汉将军”。他选择了那些身材雄伟、勇敢的人作为宫廷卫士。队长和力士选择了没有前科的民间健康男子。队长负责卤水书和伞盖,力士举着金鼓和旗帜。

平日没有朝会活动时,各卫亲军分别值守皇城四门,只有锦衣卫将军在午门外昼夜守卫,共100人。午门是宫城的正门,说明锦衣卫地位很高。

皇帝在奉天门(今故宫太和门)御门听政时,金衣卫堂的一名上官站在御座西侧,负责传旨。金衣卫将军129人,1000户2人,100户4人,分别守护在丹陛、御道、金水桥、奉天门广场的各个门前。此外,还有500名金衣卫校长,安排在午门内外,负责鞭炮和仪仗。

每年,在正旦、冬至、万寿节三大朝会上,锦衣卫和其他亲军一起承担侍卫和仪仗队的责任。仪仗队有4000多人,其中锦衣卫多达1500人。朝会期间,锦衣卫离皇帝最近,随时服务,等待调度。

每当皇帝因祭祀或巡游而出宫时,锦衣卫也应该在开车前服从。他们中的一些人负责沿途巡逻,一些人负责在德罗和首都之间传播新闻,一些人骑在驾驶旁边,演奏皇家战车的起伏。

锦衣卫的编制

明初军制为“卫”和“所”,每个卫辖约500名正规军人,其下设所,分为1000所和100所,京城禁卫所辖48所。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禁卫军,成立了12名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是“锦衣卫”。

[img]46840[/img]

锦衣卫的历史影响

由于锦衣卫由皇帝直接管辖,朝鲜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干扰他们,锦衣卫可以处理涉及朝廷官员的重大案件,并直接向皇帝提交。@ 朝鲜官员更害怕锦衣卫。然而,锦衣卫的刑讯范围仅针对官员、士兵和医生,一般不审讯和抓捕普通人。普通人的刑事和民事案件只通过正常司法处理。

洪武时期,锦衣卫非法侮辱和虐待囚犯。朱元璋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废除了他们的职能。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恢复了锦衣卫的全部权力,并得到了加强。他设立了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折磨犯人。刑事部、大理寺、都察院等司法机关无权提问。明宪宗成化时期,北镇抚司的印信被加铸。所有的刑狱都是专门为皇帝设立的,不需要通过指挥来传达。金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权力达到了极致。

负责侦察逮捕的锦衣卫官校被称为“蒂骑”。由于缺乏权力限制,他们不择手段地扩大了参与范围,制造了许多不公正、虚假和错误的案件。

此外,锦衣卫还拥有特权,这实际上使他们可以胡作非为,贪污和浪费法律,并受到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社会混乱。据说明朝死于工厂和卫生间是明朝间接灭亡的原因之一。


谁在历史上设置了锦衣卫?明朝设立锦衣卫的目的是什么?谁在历史上设立了锦衣卫?明朝设立锦衣卫的目的是什么?

,,,,,

  • 明世宗统治的嘉靖年间有何表现?他在位多少年
  • 明世宗嘉靖帝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名叫朱厚熜。朱厚熜公元1507年出生于湖广布政司安陆州。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的第二个儿...

  • 胡蓝之狱看朱元璋的残忍:明太祖朱元璋的极端统治
  • 朱元璋起自微寒,做了皇帝以后,能够不隐晦他的出身,显示出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信心。但是,他的微寒身世和残酷斗争的经历,...

  • 福王朱常洵是怎么死的?朱常洵生平事迹简介
  •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个儿子,生母是明神宗宠妃郑贵妃,明光宗朱常洛是其异母兄长。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原本是...

  •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结局如何?建文帝是怎么死的
  •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结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

  • 揭露明朝徐达的死因:为什么墓碑比朱元璋高?
  • 徐达一生中留下的最大谜题是他的死。这样的版本是众所周知的。据说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害怕开国功臣会抢走他的天下,于是他下...

  • 从叛军到明朝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的一生
  • 崇祯皇帝的自杀标志着以崇祯为首的明朝统治的结束,但大明还没有完全死亡。当时,江南地区仍在朝廷委派的官员手中。他们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