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墓位于洛阳偃师市山化乡汤泉村入口处,村民称之为“颜鲁公墓”。颜真卿墓北靠芒山,南坐洛水。墓长宽16米,墓前有明清石碑。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艺术家颜真卿。
[img]46156[/img]
历史记载
明朝期间
偃师知县吕纯如在明朝万历年间踏勘了中州历史遗迹,发现了颜真卿墓,并对其进行了重建。吕纯如还写了《唐太师颜鲁公真卿墓碑》,刻石立碑在墓前。碑文共951字,描述了重建颜鲁公墓的原因(颜真卿曾被封为鲁郡开国公墓)。“余不马,承缺西亳,搜寻往代故迹,而墓地在城北一里许,被愚民蹂躏。当他第一次看到荒烟白草时,孤冢就站了起来。把它剪下来,树之贞敏,而因制不羞,以识九京于不忘云”。
吕春如很谦虚。他说:“我是一个没有天赋的人。我奉命去偃师当县长。在寻找历代历史故事时,在小县城北一里发现了鲁公的坟墓,但坟墓已经被无知的人毁掉了(连墓碑都没有),只是在荒芜的白草之间隆起了一座孤独的坟墓。为了让人们知道颜鲁公的坟墓就在这里,从而永远记住他,我派人去清除荆棘和杂草,建立了这个通碑,并写了这篇不同的文章。”
[img]46157[/img]
清朝期间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知县汤玉卓对颜真卿墓进行了重新整修,当时河南省知府张松孙题写墓碑。现在,这两个通碑都在,一东一西都站在颜真卿墓前。东墓碑上写着“唐太史严鲁公真卿墓碑”,签名为“赐进士第文林郎知偃师县事吴江吕纯如写并立”;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偃师知县汤玉卓立,当时河南省知府张松孙题写墓碑。上书“唐赠司徒文忠颜鲁公墓”。
埋葬之谜
颜真卿死后葬在哪里,新旧唐书本传没有说明。在其他历史书籍中,有的说在琅琊之费县,有的说在京兆万年县,有的说在偃师(如《一统志》)、(续)博物志等。蔡州被杀后,颜真卿大概被当地草草掩埋了。德宗贞元二年,即786年,李希烈败亡。颜真卿死前写的遗表被送往朝廷,皇帝对他的忠诚行为极为感动和赞扬,给予追封和加死;人们必须非常重视他的葬礼。
那么他的遗体被运到哪里呢?要正式安葬,最合理的就是把京兆万年运回老家。但当时藩镇势力强大,战争仍在进行中,路途不平静,要运到遥远的万年并不容易。也可以说要运到东都洛阳(他是朝廷大臣,非同寻常)。也许到偃师时停下来。颜真卿的一个哥哥颜春卿曾在偃师任地方官(县丞)很长一段时间,他与真卿有着深厚的感情,死前曾以子女相托。那此时春卿的孩子还在偃师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不会提议把叔叔埋在这里吗?这是可能的。
颜真卿死后被埋在哪里?明清时期有哪些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