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宋史,有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那就是真宗时期的“禅源联盟”。受历史教科书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禅源联盟具有严重的丧权辱国性质。但历史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给你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一、宋辽大战
公元1004年,即北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皇帝圣宗耶律隆绪率兵20万大举南侵。指挥官是将军萧(一次旅行),打算一举攻破宋境,占领中原。
由于甘肃和宁夏产马基地的丧失,宋代骑兵严重不足。同时,包括长城在内的幽云十六州被五代后晋割让给辽国,防御体系不完善。辽国南入,宋朝被动。
[img]45925[/img]
宋朝对辽军南下路径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必然经过定州的结论,命令将军石普率领重兵在定州列阵,准备在这里展开决战。然而,辽军突然转向,绕过定州阵,沿着冀州和北州(今河北清河)南下,直接接近开封。
形势越来越危急。这时,宋真宗想迁都,消除了这个计划,因为寇准死了。随后,真宗亲征御驾,与辽军主力在禅源城(今濮阳)相遇。守城士兵看到皇帝亲自坐在镇上,士气高涨。
辽军围攻禅渊多日失败,将军萧挞凛决定亲自进行侦察,以了解守军的实力。这时,城头守将张环看到一群穿着严肃衣服的辽军在城里巡逻,得出辽军将军的结论,于是他投射了一把弩。
床弩基本相当于目前的洲际导弹,属于不人道的大杀手,一次发射七支箭,杀伤范围广。萧挞凛躲过了六支箭,最后被一支箭射穿了头部。
辽军现在乱了,教练没了怎么打?此外,来自世界各地的勤王宋军立即赶到,辽军再也不撤退,怕回不去了。于是,辽圣宗决定议和,不玩了。
二、会议进程
宋朝也想议和。真宗的底线是每年给辽国的押金(也就是年币)不能超过100万。在骗高手曹的努力下,宋辽就宋朝每年给辽国30万元的条件达成协议。
现在是问题的关键点。很多人只知道这30万元,却不知道禅源联盟还有什么。让我列出所有内容:
1.辽宋是兄弟之国。因为辽圣宗年轻,所以称宋真宗为兄弟,后人还是按年龄论资排辈。
2.宋拒绝归还关南十县。宋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军。辽归还宋遂城、涿、颍、莫三州。从那以后,任何越境小偷逃犯都不能停下来。两朝沿岸的城市,一切如常,不得创造城隍。
3.宋方每年向辽提供10万银、20万丝的“助军费”。到雄州交货。
四、双方在边境设置疑场,开展互市贸易。
[img]45926[/img]
这就是禅渊之盟的大致情况。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彼此的看法。
三:对禅渊之盟的评价
让我们先谈谈30万元。许多人说这增加了宋朝人民的负担。然而,真宗朝真的很富有。天禧末,商业税804万元,年收入15085万元。与15085年相比,30元确实不多。这笔钱大致相当于两个县一年的纳税。真的不能说它增加了人民和国家的压力。
此外,宋朝没有割地。虽然幽云十六州不会回来,但涿州和莫州仍然可以形成一定的防御体系。同时,这两个地方是传统粮食生产的重要场所。从这个角度来看,宋朝并没有遭受损失。
最重要的是双方相互交流。多年的战争导致双方无法贸易。和平后,双方的商人开始互相做生意。宋朝最想要的一定是战马,但辽国的军事物资卖不出去。因此,辽国只能向宋代出口牛羊等低端商品。
宋朝在纺织和手工方面都很熟练,所以陶瓷和丝绸等高端商品不断被输送到辽国市场。与此同时,辽人需要茶叶,但他们不生产茶叶,所以他们只能依靠宋朝。因此,宋朝在外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其利润远远低于30万元。
所以说禅渊之盟是丧权辱国,确实有失偏颇。
然而,禅源联盟是在北宋的军事优势下签署的,这是不可能的。同时,禅源联盟也使河北一线宋军长期处于弱势状态,在后来的宋金之战中屡败北。
[img]45927[/img]
与此同时,太祖和太宗没有朝居安思危的意识,武备也越来越荒废,未来与西夏的战争在初期处于极大的劣势,也不得不说与此有关。
据说禅渊之盟对北宋有丧权辱国的性质,但历史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