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1655-1685年),叶赫那拉,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王子改名为性德。一年后,王子更名为尹仁,于是纳兰恢复了他的真名纳兰成德。楞伽山人。清朝有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国王阿济格的第五个女儿,也是一个高贵的妻子。他的家人纳兰氏,隶属于正黄旗,是清初满族最明显的八个姓氏之一,后人称之为“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的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给了努尔哈赤为妃,生下了皇帝的太极。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45795[/img]
从小就饱读诗书,文武兼修。17岁入国子监,受到祭酒徐文元的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18岁时,他参加了顺天府乡试,并在考试中举人。19岁时,他在会议上获得第一名,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了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第二甲第七名。
拜徐乾学为师。两年来,他主持了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话以“真”取胜:写景逼真生动。词风“清丽婉约,悲情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与朋友聚在一起,喝醉了,吟唱着,叹了口气,然后病得不起。7日后,他于康熙二十四年5月30日(公元1685年7月1日)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人物生平
纳兰性德出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从小就读诗读书,文武兼修。17岁入国子监,受到祭酒徐文元的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习。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时,他在会议上获得第一名,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了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
纳兰性德在这一时期努力学习,崇拜徐乾学习为老师。在著名教师的指导下,他主持并编写了儒家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帝的高度赞赏,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整理了自己熟悉经典历史的知识和感受,并将其编成了历史、地理、天文学、历算、佛教、音乐、文学、研究等四卷《禄水亭杂识》,表现出广泛的知识和爱好。
成长经历
纳兰性德只有22岁,康熙爱他的才华,因为纳兰出身杰出,家庭和皇室(纳兰的母亲爱新觉罗皇室;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他的妹妹孟古格格是皇太极的生母),所以康熙留在三等侍卫身边,很快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与康熙一起旅行。他还命令使梭龙调查俄罗斯的侵略情况。
[img]45796[/img]
寄情诗词
作为当代重要大臣纳兰明珠的长子,他注定要繁荣昌盛。纳兰性德随皇帝南游北狩,游历四面八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与皇帝一起唱诗翻译。他被称为圣意,多次受到赏识。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年轻人才,受到皇帝的尊敬,也是一位前途无量的达官。
然而,作为诗歌和文学艺术的奇才,他对名利漠不关心,内心深处讨厌官场的庸俗和虚伪。虽然“身在高门广厦,山泽鱼鸟常有思想”。虽然纳兰一生都懂得骑马和射击,但她不能在一流侍卫的皇室职位上充满热情。
康熙13年(1674年),纳兰与广东广播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卢氏结婚。康熙在16年内死于卢氏难产,纳兰的哀悼声被打破,成为饮用水词的巅峰。后人无法超越,甚至他自己也无法超越。
24岁时,纳兰性德将这些词汇编成一集,名为“侧帽集”和“饮用水词”。后人增加了这两个词集,共349首,合并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的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受到学者们的高度评价。时间云,“每个家庭都在唱“饮用水词”,纳兰担心多少人知道?”可以看出,这个词的影响很大。
英年早逝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与朋友聚在一起,喝醉了,吟唱着,叹了口气,然后病得不起。7日后,他于康熙二十四年5月30日(公元1685年7月1日)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img]45797[/img]
纳兰性德葬位于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北部,皂甲屯西部有一个平台。它建于清代顺治三年,总面积约340亩。墓地分为南寿地和北寿地两部分,共有9座宝顶和两座土墓。
清朝的纳兰家族是怎么来的?纳兰性德和纳兰明珠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