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有两个原因。一是商业将威胁中央集权统治基础上的小农经济;二是商业威胁着中央集权政府专制行使其广泛的公共职能。但这一结论只注重一方面,不注重精神文化原因,不注重“义利之辨”、以“重义轻利”观念为代表的伦理思想。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儒家商人观
在中国古代,人们被分为三、六、九个阶层,即“学者、农民、工商”。在漫长的历史中,商人总是处于底层。孔子说过“绅士比喻意义,恶棍比利益”。如果一个人只看中国的利益,那就是孔子眼中的“恶棍”,也就是儒家眼中的“恶棍”。
[img]45230[/img]
中国文化是儒家文化,其核心是“仁”,即道德。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财富,而是这个人的“美德”。在中国人的财富观中,美德远比财富重要。那些没有多少财富但致力于传播圣人之道的士人,比一个大财主更受人们的喜爱。一个重利轻义的人,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远比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甚至有时看利忘义的商人更值得尊重。
封建社会商人和商业在促进和稳定社会方面的作用无法与现代社会相比。孔子说:“治理是合理的,农业是基础。”只有农业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生存的需要。农业是改善民生、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
古代经济模式
从商周时期开始,中国就实行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井田制”。虽然这一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崩溃,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个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小农经济仍然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主体,无论是实物地租还是货币地租。
古代农民
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还不够。虽然一个家庭的商业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但小型商业规模的特点决定了其抗风险能力差。这种风险不仅指自然灾害,也指其他行业的单击。小农经济需要政府的保护。然而,商品经济和农业生产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如果允许商业发展,必然会有更多的农民参与商业,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不利于统治者的国家稳定。商鞅说:“农少商多贵人穷?”;荀子云:“工商众则国贫”,都把商业视为农业的威胁。要想保护小农经济,就必须抑制商业。
在《史记-平淮书》中,刘帮得天下后,对商人“重租税,以辱之”,怎样才能“以辱之”?
一是打击商人。
任何一种商业,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收回官营。这就是汉代形成的“讨论”政策。这些商业对象包括盐、铁、酒、茶、铜、铅、锡、硝、硫等。如果有人敢与国家争利,历代政府都会用铁拳打击。汉代规定“敢私铸铁,煮盐,钛左趾,不入其器物”;唐代“贩私盐一石至死”;宋代“三斤炖盐的人还坐死”,明清时期“凡犯私盐的人,杖一百徒三年,拒捕者斩”。这些都是利用国家机器打击商人的政策,目的是防止商人干预暴利行业,与国争利。
第二,征收重税。商鞅变法时,规定“不农征必多,市利租必重”。从汉代开始,商人就要双倍缴纳人头税。之后的每一个封建王朝,对商人征收的税都特别重,目的是迫使这些人转行务农,这是一种“寓禁于征”的手段。
[img]45231[/img]
第三,货币制度经常改变,或者改变货币的发行量,使货币贬值,稀释商人的财产。
上述三种方法经常一起使用,并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目的只有一个,商人的财富来自国家。在政府的压制和思想的监禁下,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主要是农业,社会上大多数人以农业生产为生。农业的发展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直接决定了社会的稳定性。以农业为主导的相对稳定的自然经济结构决定了政府必须重视农业。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农业和商业大多是对立的,重农抑商形成了传统和必然的选择。随着封建政治的发展,抑商被认为是一种保护农民、为人民谋利的思想政治传统,而且越来越严格。这样做的直接好处是将越来越多的农民囚禁在土地上,减少人口流动,维护社会稳定和封建统治。
抑商的社会根源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极其专制的君主社会。人民只能听从皇帝和他所代表的封建制度,绝不允许人民脱离专制国家的控制。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秩序,朝廷采取了严格的“困”商业政策、“重关市之赋”使商“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人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是土地的地主阶级占有制。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是地主阶级获取集团利益的基础。维护自然经济、保障利益的基础已成为地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如果商人将资本投入土地并购,必然会破坏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与地主阶级竞争利益。因此,抑商是地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最佳选择。
“重农抑商”最早是法家提出来的。法家实行农战政治,“国待农战安,主待农战尊重”。只有把人民引向农战轨道,“让商人游食的人少而名卑,以本事而外”,才能让更多的人安于务农,让国家的粮食保证战争的需要。
儒家虽然与法家有过“德刑之争”,但在抑商重农方面,虽然出发点不同,但结论上双方都是一致的。儒家思想,商家控制市场必然会剥削农民,与君主争利,政治后果严重。然而,提倡以德服人的儒家思想反对法家在抑制商业方面的简单和粗暴,认为我们应该从拒绝商人占领市场和剥夺商人的利益开始,而不是简单和粗糙地直接贬低商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具体到操作,如何操作?即利用货币杠杆,通过国家垄断货币的铸造和发行,通过货币干预市场,逐步实现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将商人排除在市场之外。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哪两个?伦理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