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经济在东晋社会经济中所占比例大于北方。江南经济早在孙吴时期就日益发展。当时,吴姓世族有许多庄园。晋朝南迁后,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改善了南方人口稀少的问题。侨族大量开发无主地,建立方圆数十里至数百里的庄园,有效组织劳动力。贫富差距很大,因为世族垄断土地,占领田园山泽。王导曾在晋成帝咸和五年(330年)实施度田收租,以改变西晋时田租与户调合征收;咸康二年(336年)颁布“任辰诏书”,禁止占山护泽。这些都是为了减轻百性的负担。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5021[/img]
当时,除了部曲和租客,庄园里还有学生和奴隶。中原人带来了北方精耕细作的技术,促进了牛耕,加快了耕作速度。东晋南朝重视水利,代表建筑。@ 南方水田普遍开发,农作物品种增多,产量增加(如岭南一年两熟)。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中心南移。
农业
江南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是南北劳动人民相互学习和努力工作。经济发展首先体现在农业上。垦田面积不断增加,耕作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牛耕得到了广泛的实施,粪肥也得到了推广,单位面积产量也得到了增加。江南开始种植小麦、大麦等北方作物。三吴地区农业特别发达,水利工程的兴建十分重视。为了控制水位,人们在河道上建立堰闸,旱则开启,引河灌溉;涝则关闭,避免泛滥。再次筑堰围湖,开垦出土壤肥沃、产量高的“湖田”。因此,三吴已成为江南粮食的主要产区。
手工业
@ 梅根冶(今安徽贵池县)、冶唐(今湖北武昌)等手工业冶铁作坊,除兵器外,多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即生熟铁混合冶炼,反复锤,成为纯钢质量,蚕丝技术显著提高,河南张县(江西南昌)茧一年收获四五次,永嘉县(浙江温州)每年收获八次。国家专门设立了锦署,使丝织业逐步发展。由于江南河流纵横,为了满足经济和军事的需要,造船业特别繁荣。它不仅可以制造2万只石斛(约2000吨)的船只,还可以制造速度快的船只。其他的,如瓷器、造纸、漆器等,也有很高的水平。经济发展促进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img]45022[/img]
人口
由于北方战争不堪,大量人逃往南方,形成了人口流动。留在北方的汉人依靠坞堡自卫。当时,有六次主要的流亡潮。296年,晋惠帝时期,关中发生了一万年的混乱。数万人通过关中经过汉中抵达蜀国,然后帮助李特和李雄建立国家。另一股经汉水,宛至淮河,后被石勒吸收。巴蜀动乱后,人民逃到荆湘地区,因土豪欺压而叛乱,最终为王敦、陶侃平定。并州饥民向冀豫地区乞讨,后由田甄率领,称为“乞活贼”。凉州少受战争之苦,许多人前往避难所。“河西文化”的形成是因为保留了大量的汉族文物制度。
永嘉年间(307-312年)南迁人口约50万,东晋初南迁人口1050万。由于大量北方移民的到来,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种,得到了大规模发展。经过近百年的稳定增长,东晋末人口达到1746万。
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朝萧良人口超过140万,成为当地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城内外有10多个贸易市场,船只数千艘。除建康外,还有成都、江陵、京口、襄阳、寿阳、番禺等地,也是著名的商业城市。
东晋时期,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比例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