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朝廷在东晋初期对北方采取了什么态度?

东晋在江南建国时,中国北方陷入分裂混战。黄河流域已成为匈奴、摩羯座、鲜卑、彝族、羌族等五大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战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相互竞争,国家不断建立和灭亡。下面是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从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成立汉国,建兴四年(316年)摧毁西晋,到北魏太延五年(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北方各民族在这130多年里相互争斗。前赵(匈奴)相继建立、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等15个政权,加上西南巴迪族建立的成汉,共有16个国家,与东晋汉族政权长期对峙,历史上被称为五胡十六国。

[img]45017[/img]

除十六国外,汉人冉闵建立的魏、丁灵翟建立的魏、武都帝杨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建立的五大政权,共建立了21个政权。在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和前秦占据了北方的大部分领土。

虽然东晋安于江南,但皇帝在位时希望恢复北方的土地。从北方南迁的人经常怀念家乡,所以一些有志之士多次进行北伐。其中,以王、谢、桓、余为主的门阀对北伐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由于世界已经安居江南,南方资产丰富,不愿意重返北方。东晋北伐多次,其中不乏名将指挥。

东晋初期,朝廷以进攻为防御态度抵抗北方。317年,祖提打算北伐,晋元帝只给了少量军队,命令他用相机进取。他招募流民建立军队,与当地坞堡合作,最终成功收复黄河以南的领土,与石勒隔河相持。然而,由于东晋的内乱,朝廷担心他的威望太高。321年,戴渊被派去控制总督,以至于收复河北的计划无病结束。祖提愤怒地死去,失去了土地。王敦祖提去世,不用担心,然后叛变。由于他的弟祖约率,祖父军最终也随苏峻叛变。以荆州为中心,晋成帝由余亮、余翼兄弟主持北伐,打算发动北伐。但是朝廷的抵制并没有实现。余兄弟相继去世后,桓温担任荆州刺史。他向往刘坤、陶侃事迹,以北伐为务。

346年晋穆帝时,桓温讨伐成汉(成汉于338年篡位李寿,改国号为汉),次年灭亡。桓温声势磅礴,世人嫉妒,执政司马昱引殷浩抗衡。

[img]45018[/img]

石虎死于349年,晋廷派楚釜北伐失败。桓温多次希望北伐,晋廷不允许,殷浩负责北伐。

352年,殷浩联合羌将姚襄北伐前秦,被傅健击败。第二年,殷浩再次北伐,被姚襄袭击。

354年,晋廷不得不改变桓温,他掌握了北伐的权力。桓温同年2月发动了三次北伐,但由于傅健采取了坚壁清野战术,打败了晋军,桓温最终撤退了。

桓温356年攻打河南姚襄,击败并收复洛阳,修建皇陵。

358年,他建议迁都洛阳,但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对。晋哀帝和晋废帝(即司马奕)相继为帝后,桓温已经控制了朝廷。当时北方呈现前秦前燕两强,洛阳占领前燕。桓温在369年攻打前燕,以便篡夺王位。当时燕军大败,晋军进驻方头(今浚县附近)与燕将慕容垂对峙。最后晋军缺粮退役,慕容垂率军追杀,晋军大败。

371年,桓温废晋帝司马奕为东海王,司马昱改为简文帝。第二年,简文帝去世,晋孝武帝继位。373年,桓温要求“九锡”,这意味着晋升。谢安大臣和王坦之推迟了这件事。桓温死于疾病,东晋得以保存。


朝廷在东晋初期对北方采取了什么态度?朝廷在东晋初期对北方采取了什么态度?

,,,,,,,

  • 揭秘:东晋宰相谢安和飞水之战不得不讲故事
  • 谢安:谢安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表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兵一举击败前秦80多万军队,不仅让国...

  • 司马德宗究竟是不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
  • 关于司马德宗的生理状态,各种史籍的记载如出一辙。《晋书·安帝纪》称“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

  • 唐寓之简介 唐寓,南北朝齐人民起义领袖
  • 唐寓之(?-486)南朝齐人民起义领袖。南朝齐富春人,迁居桐庐。三代祖孙都以看风水、选墓为业。从小学习武术,长乐于济贫救贫,...

  • 楚蒜子,东晋奇女子:六位皇帝一生三次垂幕听政治
  • 东晋历史上有一个传奇女人。她天生丽质,优雅,但命运总是和她开残酷的玩笑。自从她成为女王以来,她一生中经历了六位皇帝...

  • 王羲之是怎么死的?书法家王羲之累死了吗?
  •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义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心研...

  • 前梁太祖张轨:因永嘉之乱被迫割据独立名臣
  • 张轨(255-314年),字士彦,雍州安定县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以儒学著称的张轨家世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