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从中国历史上看,幼主与辅政大臣的关系是什么?

从中国历史上看,幼儿园主人和辅政大臣之间基本上是一对政治矛盾。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儿童皇帝没有实际的决策能力和才能,这与一些老大臣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实际的权力基本上掌握在辅政大臣手中。例如,西汉霍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清朝的多尔根、鳌拜和苏顺。让我们给你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img]44971[/img]

名称概述

一般来说,辅政大臣是老皇帝习惯的人。他们的资历和才能没有大问题,但关键是道德品质。在老皇帝的权力威望下,这些大臣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想法。然而,当老皇帝去世时,小皇帝登基了。在老大臣慢慢掌握了实际权力后,他们尝到了权力的甜蜜滋味。权重高的大多数大臣都会自我膨胀,或者只是有其他想法。

即使你没有“想法”,你也可以长期控制政府。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地方不够检点,不够尊重,不够谦虚。冒犯是不可避免的。当皇帝长大后,找到一个机会来传播他积累的怨恨。据说,在这个职位上,他基本上是以二三把手的名义行使一把手的权力。即使他没有篡夺王位的想法和初衷,他也大多会失去权力大臣的声誉。

在这个位置上,管多了不是,做少了也不是;小皇帝调皮捣蛋或者扶不起的阿斗不容易做,太能干也不容易做——这是一个绝对尴尬的二把手位置,真的是险峰无限风光——显赫却难得的好结局。司马光曾经说过:“夫威福人,人君之器;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可及。”

历史用法

只有周公、诸葛亮等极少数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在历史上曾经处于这一地位,留下了良好的声誉。事实上,即使是这些人也一直害怕最高权力的人。周公协助周成王,被孔子誉为圣人,但周成王实际掌握权力后,迫使周公回到儿子所在的封国“致仕养老”。诸葛亮虽然在世时深受刘禅的信任和尊敬,但在他死后,刘禅一直压抑的不满却在许多地方流露出来。

[img]44972[/img]

另一个例子是,汉朝的霍光建立了昭帝和宣帝,为西汉权力的顺利过渡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当他为汉宣帝开车时,汉宣帝看着他的背,但他像芒刺一样坐立不安。后来,他换了车骑将军张安世,汉宣帝很放松。霍光死后不久,霍家灭亡,史家有人曾说过“霍氏之祸在于乘”。明时的张居正也是一个例子。这些高尚的道德人物只能得到这样的结果,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就清朝而言,这种情况也发生过好几次,前有多尔根,后有苏顺等人。

康熙皇帝即位后,有四位辅政大臣。他们的初衷是让他们互相约束,以防止多尔根的教训再次出现。然而,这四个人中有一个大刺头,那就是奥拜,他被称为满州第一勇士。

当时,在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是第一位资格高、威望高的顾命大臣。遏必隆成名后,他多次取得战功,但与鳌拜交好。苏克萨哈最初依附于多尔根。多尔根死后,他立即站起来告诉刚刚死去的多尔根,这赢得了顺治的信任,但他的威望并不高,他的头衔也低于其他人。因此,排名第四、功勋卓著的鳌拜对排名第一的苏克萨哈非常不服气。

事实上,在这种不服气中,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原因是苏克萨哈属于正白旗,而另外三个属于两面黄旗(镶嵌黄旗和正黄旗)。当正白旗主人多尔根擅权时,他压制了两面黄旗。多尔根死后,朝廷变了,黄旗抬头,白旗失势。虽然苏克萨哈以白旗投靠黄旗,但索尼、遏必隆和鳌拜都鄙视他。


从中国历史上看,幼主与辅政大臣的关系是什么?从中国历史上看,幼主与辅政大臣的关系是什么?

,,,

  • 遏必隆简介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遏制了隆生
  • 遏必隆(?-1673年),牛虎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也是第十六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

  • 司马睿晚年生活有多不堪?司马睿是怎么死的
  • 只不过,司马睿做得最聪明也最愚蠢的一件事情是任用了王导。司马睿即位后,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

  • 司马睿是谁的儿子?司马睿临死前设下的反间计
  • 我们知道司马睿的父亲是琅邪王,他是出生在王室之家,本来手中就没有什么权力可言。后来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主要还是有王...

  • 司马绍与王敦有何深仇?在王敦死后还要辱尸
  • 晋明帝司马绍,出生于公元299年,卒于公元325年。他是晋元帝的长子,母亲位份比较低,是宫人荀氏,同父异母的兄弟是晋简文帝...

  • 司马绍介绍晋明帝 晋明帝在位期间平定了王敦叛乱
  • 晋明帝司马绍(298-325年),字道畿,晋元帝之子,庙号肃宗。母亲出生在代郡。他生来就像一个鲜卑的人,直率。在位期间,他曾平...

  • 晋元帝司马睿是怎样的皇帝?司马睿生平简介
  •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