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从西汉到隋朝一直是首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隋朝建国后,大兴城的选址不断建设。原因是什么?隋朝如何选址建设大兴城。让我们给你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img]44798[/img]
公元581年2月,杨坚废除北周静帝,自力更生为皇帝,建立了隋朝。由于杨坚是由北周的老大臣取代的新王朝,隋初仍以汉长安城为首都。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汉兴以来780年的老都城不再适合新统一王朝的需要。
@ 汉长安城历时已久,城中宫宇烂甲,供水、排水严重不畅,污水往往聚而不泄,使生活用水多受污染,水质咸卤,难以饮用。@ 汉长安城北临渭水。由于渭河不时南北摆动,都城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据《隋唐嘉话》记载,“隋文帝梦想洪水无城。出于上述考虑,隋文帝决定迁往新都。
新城址的选择在哪里?当时,文帝君臣不想离开关中。新都的建设只是出于对汉长安城本身的不满,与其整体环境无关。灞河以西和渭河南岸在交通、军事和经济方面仍然是关中建都的最佳地位。经过仔细调查,文帝选择了汉长安城东南20里的龙首原南部。龙首原南部原区与北汉长安城征地相连。
根据地形条件分析,西安地区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因为秦岭山脉在西安南部向东北折叠。灞河、浐河、抚河等起源于秦岭山区,都受到这一地形特征的制约,纵贯西安东南地区,往往西北入渭。这些河流切割了西安市区的平原,使其成为东南、西北的长条形。相对而言,只有灞河之间的平原最开阔,东西宽约17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龙头原本是分界线,形成了南北两个不同的地形单元。
[img]44799[/img]
唐长安城
汉长安城的布局选取了龙首原北地势最平坦的一块,建立了一代帝都。隋文帝准备放弃汉都,选择新址,龙首原南区成为首选。龙首原南的平原是西安及其郊区的所在地。与北区相比,地形起伏较大,越向东南,地形越高。但原面开阔,面积更广。选择都城有更多的回旋余地。而且更容易从东西两面引水入城,解决城市用水问题。
同时,原南依山原,将都城与渭河隔开,无洪水无都的危险。就当时的情况而言,隋朝幅员辽阔,地域广阔,隋文帝把新都定在这里,确实是经过仔细考虑的。隋大兴城的面积是汉长安城的两倍多,这与龙首原南开放的地形环境密切相关。西安城址在唐代皇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这也证明了隋唐长安城选择城址的正确性。
隋文帝杨健于开皇二年(582年)6月正式颁布法令,任命左仆射高炯为建设新都大监,以大匠刘龙、王子左舒子宇文凯为副监,以太府少卿张锅为监城,开始建设新都。第二年3月,宫殿基本建成。同月,隋文帝迁入新都。从决定建都到迁都只用了10个月。
当时除了郭城垣还没来得及建成外,宫城、皇城、宫殿、官署、广场、住宅、两市、寺庙、龙头、清明、永安等城市的引水渠道都建成了,建设速度相当快。一方面,由于新都规划完善,组织建设良好;另一方面,新都的许多宫殿和官署都是从汉长安故城迁建的。例如,唐玄宗开元初年,长安太庙倒塌,大臣们报告说:原来是前秦傅坚的太庙,隋文帝迁建在这里,所以年久腐烂。无论如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巨大的宏篇巨作,仍然体现了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的天才。
隋朝为什么认为长安是权宜之计?隋朝是如何建设大兴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