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结束三国鼎立恢复统一的朝代,人们对西晋的期望很高。然而,西晋并不成功。遗憾的是,西晋存在时间不长,没有贡献,甚至直接引发了五乱华。
[img]44763[/img]
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下,西晋迅速灭亡,但在灭亡前迁都长安,这让人好奇。为什么国家要灭亡,还要迁都?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西晋成立时,首都位于洛阳,但西晋末年,洛阳被刘聪攻占,晋怀帝被俘。西晋军队在长安设立了晋民帝,西晋政权在长安延续了好几年。因此,西晋曾设立长安首都。
西晋时期面临的外部局势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的外籍人口占当地人口的一半,被世界收为奴隶。灭吴后,西晋全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中。晋武帝出生在一个世界上。经过长期发展,他的家庭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权贵集团。政治风格黑暗,贪污违法,贿赂风行,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奠定了基础。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乱华的局面,大量人民开始与世人南渡。
在强调生产发展的同时,司马炎反对奢侈和节俭。但好景不长,西晋皇室逐渐腐朽。世家大族贪暴肆,奢侈成风。以前怎么吃一万块钱,还说“没有筷子”。大族王恺、石崇互相比较奢侈,大臣傅咸上疏说“奢侈之费,比自然灾害更重要”,要求皇帝制止,但司马炎不但无动于衷,还资助叔叔争富。官僚们不仅奢侈,还公开抢劫杀人。比如石崇做荆州刺史,“劫远使商人,致富”。司马炎也骄傲地逃走了。由于未能解决政治腐败、党派混乱、宗室权力扩张和外籍内迁问题,种下了八王之乱和永嘉未来灾难的远因。
[img]44764[/img]
晋武帝在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八王之乱”。东海王司马越在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攻入洛阳。河间王司马懿和成都王司马颖被打败,最终相继被杀。东海王司马越迎晋惠帝返回洛阳,随后晋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马炽继位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专政。八王之乱到此结束。
在八王之乱中,许多国王相继败亡,许多人被杀,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耗尽,隐藏的阶级和民族矛盾迅速爆发。
西晋的占地制度明确规定了他们的租赁和调整负担。汉族的官僚和地主大多是少数民族的奴隶和租客。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毒害骨髓”,因此反抗不断发生。
四月初一,永嘉七年(313年),得到晋怀帝死讯,举行哀悼仪式。四月二十七日,司马邺为皇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兴”,为晋民帝。任命卫将军梁芬为司徒,雍州刺史曲允为使持节、领军将军、录尚书事,京兆太守索臣为尚书右仆射。5月18日,任命镇东将军、琅琊王司马瑞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军事,大司马、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陕西军事。当时,西晋皇室、世族已从京师洛阳迁至江南,西晋中原王朝名存实亡。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匈奴控制了几乎整个中原,100多年的大动荡开始了。随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历史上被称为“五胡十六国”。
西晋即将灭亡,为什么晋帝还选择迁都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