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第一个月,努尔哈赤的第15个儿子多多正式被分配到太庙,恢复亲王及其头衔。然而,对多多来说,他对死后的清算和名誉一无所知。早在顺治六年(1649年),他36岁时就因病去世了。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尽管他死得很早,但多铎在许多早期后金入关的重大战役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乾隆甚至评价他“开国王战功最高”,并以此为由恢复了他的声誉。
多铎是努尔哈赤的第15个儿子。13岁时,努尔哈赤去世,多铎开始独立,成为正白旗的主旗贝勒。当时,正白旗是满洲八旗中最强大的旗帜之一,所以多铎有很大的影响力。
[img]44116[/img]
从那以后,多铎多年来一直在外面战斗,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2岁时,他执教,在大凌河击败了明朝将军祖大寿。皇太极得知后,带领诸贝勒在盛京五里外迎接他,称赞他:“我可以出人意料地赢得胜利。”第二年,清朝正式成立,多铎被授予和硕王称号。
然而,皇太极不仅要使用和约束像多铎这样的八旗贝勒,尤其是大贝勒莽古尔泰、二贝勒阿敏和多铎。他们有着深厚的资历和巨大的信誉,更害怕皇太极。因此,按照各种突破的原则,皇太极首先禁止阿敏,改变了莽古尔泰的地位。四年后,多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逐渐控制了权力。
皇太极对权力的防范是多多被怀疑的根源。直到皇太极去世,因为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所以“王兄弟,竞争为混乱,窥视神器”。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多多埋下了死后清算的伏笔。
当时,豪格是蓝旗的主人,并得到了两面黄旗的支持。多多判断,如果豪格成为皇帝,那就比皇太极更残忍了。两面白旗“没有生理”,所以他和英国国王阿济格“跪下来说服瑞王(多尔根)立即成为一个大位置”。
然而,多尔根没有获胜的机会。最后,在权衡利弊后,他决定建议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6岁的福临是皇帝,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帮助他。他还说福临“年纪大了,马上归政”。
在多铎成功打击了济尔哈朗的“无预政”后,多尔根成为了实际的领导者,多铎成为了领导者。到目前为止,多铎与其兄弟的联盟已经正式形成,奠定了顺治时期多尔根“代替政治,奖惩朝廷”的政治局面。
多铎兄弟多尔根的掌权变得越来越高。一时间,它就像一条咸鱼翻身。在历史巨变的时刻,它表现出了突出的军事才能,彻底改变了皇太极时期的边缘化。
[img]44117[/img]
公元(1644年)10月,顺治皇帝在北京举行了登基仪式。与此同时,晋封多铎是亲王。到目前为止,多铎已成为清朝权力的人物。三年后,多铎晋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
从那以后,多铎从北到南,像扫帚一样横扫了大明留下的所有死角。不仅如此,多铎在进一步争取人心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智慧。比如多铎打出“奉天罚罪,救人水火”的口号后,又向南京人民发出通知:“剃头是我国的习俗。今天的士兵来了,剃武不剃文字,剃武不剃人,等等。他们必须遵守法律,自己剃。”
为了表示清廷鼓励保持民族气节,多铎对南明老臣自己剃发易服来清营求职的人视而不见,并斥其无耻。
多铎还下令在扬州为殉职的史可法立祠堂表彰他的忠诚。参拜明孝陵后,他还在洪武陵设置了四名太监和40名守陵士兵供地祭祀。
不幸的是,多铎在顺治六年(1649年)因病去世,年仅36岁。多尔根收到消息时,正在山西征求姜镶。当他听到多铎病重的消息时,班主任立即回到朝鲜。当他到达居庸关时,多尔根“穿上素衣,哭着跑到首都”。
历史给了多铎一个精彩而短暂的机会,但它与多尔根关系密切。多尔根被清算后,多铎不可避免地被牵连并降为君王。
直到100多年后,乾隆才开始对多铎的历史地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称其“其实是开国诸王战功最高”,并恢复亲王和封号,享受太庙。
虽然多铎死得早,但为何被乾隆评为[开国诸王战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