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中仅有的两位唐代作家。为了实施古道,复兴儒学,他们提倡古文。韩愈说:“学古道,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 他们的古代文学理论把明道放在首位,但韩愈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德,而刘宗元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吴武陵论非语书》)。以下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3999[/img]
韩、刘提倡古文,当时是经过一番斗争的。韩愈曾说:“仆人是文久,每次自测意中觉得好,人就会觉得恶。小称意,人也小怪;大称意,人也会大怪。”(《与冯宿论文》)然而,面对时代的困难和嘲笑,韩愈毫不动摇。他“不顾俗气,犯笑侮辱,召唤后学”(刘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不断壮大古文运动队伍。
韩愈的学生有李翱、皇甫坤、李汉等,他们转相传授,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发展。韩、刘注重口语中的新词汇,提炼成接近口语的新书面语言,写了许多优秀作品,扩大了书面语言的表达功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了新的散文传统。唐末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写的一些讽刺现实的小品文,也用古文风格,可以说是继承了古文运动的余风。
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中唐以后,由于缺乏大家扛鼎的力量,古文运动从晚唐到宋,逐渐衰落,平行文又死灰复燃。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平行文学已经成为文坛的主流。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古文与散文的斗争。宋代中叶,由于欧阳修的创作,又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诗文创新运动。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从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为诗歌创新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方向。他还注重培养和选拔古文高手。曾巩、王安石、苏轼兄弟都是他的门生。他们的散文创作继承和发扬了韩柳的传统,别具一格,色彩斑斓。
[img]44000[/img]
唐宋八大是唐宋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苏轼、苏迅、苏辙(苏轼、苏迅、苏辙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人在促进古代文化运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韩愈、刘宗元是唐代古代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欧阳修是宋代古代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三苏等五人是宋代古代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八个人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章来背诵后代。
【唐宋八大家】只有两位唐代作家提倡什么古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