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晚清诗坛的健将,龚自珍的知名度是前三名。龚自珍一生中留下了数百首诗,系统地收录在诗集《自己亥杂诗》中。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首诗,就是下面四句:“九州生气了,万马齐齐可悲。我劝天公重振,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为什么在那个时候留下了这四首诗,为什么这首诗引起了如此多的共鸣,以至于广为流传至今?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首诗是龚自珍罢官南归,路过镇江时写的。龚自珍在诗后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和风神雷神,祈祷万数。道士乞求写青词。”说明这还是一首合适的青词,不是故意的。
[img]44001[/img]
龚自珍在北京时很有才华。每一首新诗,北京中士都竞相传读,引发谈资。但一百多年后,这首无意中插入柳树的绿色诗歌流传最广。主要原因是,它不仅直接批评了清朝中叶整个社会的不良氛围,也表达了大多数士兵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不同的时代持续很长时间,并警告和警告人们。
一个社会出了问题,那就是“万马沉默可悲”。“万马沉默可悲”,从康雍乾三代大兴文字狱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嘉庆一朝,朝廷逐渐形成了不良氛围,嘉庆末年开始出现不良后果。
嘉庆18年(1813年),天理教徒林青与宫内太监内外勾结,率众入宫,差点攻下紫禁城,这是“汉、唐、宋、明无事”。林青进攻紫禁城的计划并非万无一失。朝廷已经收到了情报,但官员们互相推诿,混日子。没有人认真对待这种情报。最后,林青带领一群随意拼凑的教师轻松进入皇城。嘉庆帝从痛苦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训,得出四个字:“因疲劳而玩”。
如果你不做事,你就不会做错事。只要你每天按照书本宣科,按照旧东西打卡上班,就能拿到工资。朝廷官员逐渐“因疲劳而玩耍”,得过且过。林则徐多次攻击这种不良风气,嘉庆帝也想扭转这种不良习惯。不幸的是,他不得不把这项艰巨的事业交给儿子道光。道光刚上任时,也是一腔热血,想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但没过多久,道光就出台了一项政策,使官场的风气越来越严重。
这个想法是道光的心腹大臣曹振勇提出的。清人笔记中提到,道光刚到位时,看不完奏章很苦恼。曹振勇提出建议说:“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陈奎失,以邀时誉为名。如果他突然犯罪,他将被拒绝。从那以后,皇帝就看不到中外的章奏了。然而,如果他选择了最小节目的错误者来谴责它,那么大臣们就震惊了圣明,认为如果他注意到秋天,就没有人敢肆无忌惮。”
[img]44002[/img]
曹振勇是一位著名的好绅士,崇尚无过是功的理念。他的建议与志大才华横溢的道光皇帝一拍即合。每个臣工都会给出建议。道光不看具体内容,而是“选择最小节目的错误者谴责”,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写错了一个词,或者哪个句子不够流畅,他们就会因言受罪。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官员不敢做事的氛围没有改善,而且更糟,甚至不敢说真话。
皇帝喜欢听好话,所以每个人都报告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当洪秀全率领太平军起义时,当地官员害怕日复一日地隐瞒责任,直到太平军成为一股严重的威胁力量,朝廷才知道军事状况已经严重延误。
龚自珍本人能力出众,才认识人,却因为字写得不够好,进不了翰林。龚自珍意识到,在清政府这种守旧的环境中,他无法施展和实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于是在“丁香花公案”发生后,罢官南归,在路上写下了这些诗。
“我建议上帝充满活力,不拘泥于一种风格来减少人才。”事实上,龚自珍心里知道,世界上没有人才吗?只是被压制了,不能说话。要让人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依靠整个社会的开放环境和氛围,而不是天堂。否则,“万马齐”不仅是知识分子的悲哀,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收录了哪首最受欢迎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