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州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胡卫庸,明朝开国功臣,中国最后一任丞相。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胡是文人,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的同乡。李的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娶了胡的侄女。他们是远亲,关系很好。
到了15年(1355年),朱元璋在和州(今安徽和县)投奔朱元璋,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册、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
[img]43862[/img]
洪武三年(1370),胡卫勇出任中书省参知政事。
洪武6年(1373)7月,经李善长推荐,胡卫勇担任右丞相。洪武10年(1377年),胡卫勇进一步担任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胡对刘基下毒,使其中毒而死
一人以下,万人以上的地位,让胡有些膨胀。
早在此之前,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朋党集团在朝廷就非常得势,打压了其他大臣。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刘基(刘伯温),就深受其害。
胡卫庸的一些行为,即使是现在,也是难以忍受的。《明史·胡卫庸传》说:“(胡卫庸)生与杀,废,或不奏径行。内外各司上封事,必须先取读,伤害自己的人,往往匿不闻。”
胡卫庸的一些人根本没有向朱元璋报告大臣的生死废墟,所以他决定。他必须先看内外各部门的奏章。如果对自己不利,就留下来,不让朱元璋看。
有了这么大的权力,胡卫庸的房子简直就是车水马龙,各方热衷名利的人,都去找他,给他送礼,数不胜数。
据《明史》记载,刘基的死也与胡唯庸有关。
刘基曾经在朱元璋面前说过胡的坏话,胡记恨在心。刘基病了,朱元璋派胡带医生去看望。胡毒死了刘基,刘基中毒而死。
朱元璋调查胡唯庸,迅速以“谋不轨”罪处死他
胡卫勇的权力掩盖了天空,并有了进一步的想法。一根石笋突然生长在他家乡的井里,有些人说他的祖先的坟墓在晚上很热。胡卫勇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迹象,表明他将成为一个天堂,并有叛逆的意图。
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儿子发生了一起事故。他的儿子在赛马车时从车里摔了下来,死了。胡卫勇很生气,没有交给有关部门调查,直接杀死了马夫。
朱元璋听后很生气,叫胡杀人偿命。胡提出向车夫家属赔偿此事。朱元璋拒绝了,坚持要他“赔偿他的死亡”。
[img]43863[/img]
洪武12年(1379年),朱元璋找了一系列借口调查胡,迅速以“谋不轨”罪处死。
洪武13年(1380年),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胡成为中国最后一任丞相。朱元璋将皇权和相权融为一体,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洪武28年6月(1395年),朱元璋再次重申,今后不允许设置丞相。如果有人敢玩,请设立。对不起,凌迟伺候,全家都死了!
朱元璋杀死胡唯庸后,同时杀死了九族,杀死了皇家历史医生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后来,朱元璋用胡通日本(日本)。、通元(北元)调查了他的党羽,前后杀害了3万多人(野史上说有6万多人),当时叫胡卫庸案,也叫胡党之狱,简称胡狱,是明初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卫庸案、蓝玉案)之一。
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是胡唯庸案株连至死亡或已死亡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
胡唯庸案是不是冤假错案?
胡卫庸案自明朝以来就众说纷纭。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完全不公正和错误的案件。如今,大多数学者认为,罗织胡卫庸谋反的罪行只是朱元璋消除权力威胁的借口,旨在解决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研究朱元璋的权威专家陈梧桐有不同的看法:“就整个案件而言,是真是假,有真有假。”
胡卫庸不仅在经济上贪污受贿,还在政治上拉帮结派,打击异己,霸气十足,擅长废除指数,侵犯皇权,最终发展成规划谋反。他的被杀是罪有应得,罪有应得。
然而,胡卫庸案发生后,朱元璋借此机会扩大了“余党连坐”的规模。株连的“余党”有的是冤死鬼。此后,朱元璋频频升级罪名,打击一些傲慢霸道的英雄,纯粹是冤假错案。
胡维庸案是不是冤假错案?据说是朱元璋消除威胁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