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颜回自汉代以来就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

颜回,字子渊,名回,春秋末鲁国人,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死于鲁哀公十三年。享年39岁。他一生都没有仕途,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只留在《论语》、《孔子家语》等书中。

然而,颜回是孔子最骄傲的弟子。孔子不仅称赞他的“好学”,还承诺他的“仁人”。历代文人学士也称赞他。自汉代以来,颜回一直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后人称之为“复圣”。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43841[/img]

孔门人才济济,有长于政事的冉求,有子路,有言辞机变的宰予,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闵子骞...为什么孔老夫子在孔子眼里达到了自我修养的最终目标“仁”?

“仁”是《论语》的核心思想。《论语》里到处都有弟子问仁,孔子给出的每一个答案都不一样。关键是问谁。“仁”本身有很多含义。在这些弟子中,孔子的答案只有在颜渊问的时候才有代表性。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意味着他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习惯,并将其实施到制度层面,即实践“仁”。孔子没有定义“仁”。他认为“仁”是空灵而广泛的。他只能做,不能说。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体现爱,实施仁德,爆发创造力。

有时候人最大的敌人真的是自己。年纪越大,越发现自己有很多习惯,欲望需要超越。只有把坏习惯剥掉,剥极而复,核心才会出来。人才能爆发真正的创造力。在孔子看来,颜回是一个能打败自己的人。他善待颜回答,回答得很好。

关于颜回问仁这一段,还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不要听不礼貌,不要看不礼貌,不要动不礼貌。”这是孔子教颜回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仁”。大师说,我们应该抵制诱惑,消除负面干扰,少接触坏事。这是在做“仁”。

[img]43842[/img]

颜回的非凡之处在于“不生气,不生气”。首先,“不生气”,重复的错误不会第二次犯,这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犯的错误往往是由我们自己的性格弱点造成的。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很难控制自己。例如,有些人沉迷于金钱,有些人沉迷于色彩,有些人赌博。好了,伤疤忘了疼,在一个地方经常跌倒几次。“不二过”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智慧的境界。

其次,“不要生气”,也就是说,不要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控制自己的情绪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人们有愤怒,如果你不能向那些激怒你的人发泄,只能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些人会责骂他们的妻子,或者打孩子。这样,他们对库存的愤怒就消失了。但这对别人是不公平的。

“不迁怒,不二过”看似容易,其实是很高的修炼,颜回能做到,说明他学得好,实施得好。“五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这是孔子在颜渊死后对他的遗憾和赞美。孔子说,颜渊在学习上每天都有新的突破和进步。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有些人遇到瓶颈十年都不会有进步,甚至倒退。还有人整天浑浑噩噩,何曾想过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论语》中有一段子路和颜渊各言其志的描写。颜渊说自己的志向是“愿无伐善,无施劳”。“意思是希望不要夸耀自己的善行和努力。世界上有一种人,虽然他们也为朋友做好事,但他整天说话,好像要讨回别人欠他的恩情。在《金刚经》中大力批评这种行为。说那种善不算数,就是“无功德”。每天都忘不了你帮了谁,又帮了谁,恐怕要扣分。

颜回知道,要达到这种境界并不容易,他的理想是“不伐善,不施劳”。从《论语》的零星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张离我们近在咫尺、似乎遥不可及的脸。他也有普通人的烦恼,但每次都能超越。两千多年来,颜回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在七十二贤中排名第一。并非他成就了一番大事大业。但在生活中达到了极致的修养。可见,在人类的价值天平上,精神境界等同于外在的物质世界。


为什么颜回自汉代以来就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为什么颜回自汉代以来就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

,,,

  • 解密:汉初名相萧何是如何走上腐败之路的?
  • 目前,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一批“大老虎”逐渐浮出水面,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此时此刻,你必须开玩笑说,哪个领导人“腐...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孔家后人的生活状况被揭露
  •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它在世时被...

  • 梁女莹姿势平庸,权势强大,成为皇后 死后惨遭贬废
  • 梁女莹,东汉西凉定人,东汉第十任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一任皇后。 与大多数女王不同,梁女英并不漂亮,更不端庄,可以说没有...

  •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子是孔...

  • 解密:先秦墨家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的?
  • 墨子是先秦王子中罕见的农民思想家。他深刻的理论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体现在逻辑哲学上。他的话往往从小到大,甚至是类比...

  • 中国阿Q精神的鼻祖是谁?孔子的儿子孔鲤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些“阿Q”情结。鲁迅发现了这个“真理”,率先获得了文学版权,比如匕首射击,刺伤了许多人隐藏的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