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5年,赵光义立赵恒为王子。两年后,赵光义去世,赵恒继位为皇帝,成为宋朝第三位皇帝,历史上被称为“宋真宗”。历史上,赵光义有九个儿子,即赵元佐、赵元熙、赵恒、赵元杰、赵元杰、赵元成、赵元成、赵元成、赵元亿。其中,赵元佐是长子,赵元熙是次子,赵恒排名第三。按照排名顺序,王位几乎与赵恒无关,但为什么赵光义最终传给了赵恒,而不是赵恒的两个兄弟呢?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3347[/img]
据《宋史》记载,长子赵元佐深受赵光义的喜爱,几乎是铁板钉钉的皇位继承人。《宋史·卷245·列传第四》:“(赵元佐)少聪警察,貌类太宗,帝爱之。年十三,从猎郊,兔走乘舆前,太宗使元佐射,一发而中,契丹使在侧面,令人惊讶。从征太原,幽蓟。太平兴国,出居内东门别第,拜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卫王,上中书。后迁居东宫,改赐今名(赵元佐原名赵德崇),加检校太尉,进封楚王。”
这段史料透露了三个重要信息,几乎可以肯定赵光义将来会传给赵元佐。
赵元佐和赵光义相貌相似,而且年轻时禀性聪明机警,深受赵光义的喜爱。
二、赵元佐聪明机警,擅长骑射,先后跟随宋太宗征战太原、幽蓟,被培养为皇位继承人。
三、赵光义先封为“卫王”,再让他迁居东宫,进封为楚王。
既然赵元佐如此深受赵光义的喜爱,为什么最后的王位却与他无缘,反而传给了三弟赵恒?
公元976年10月19日晚,赵匡胤和赵光义共宿。第二天早上,赵匡胤离奇地去世,享年50岁。随后,赵光义根据“金匮之盟”继承了王位。
[img]43348[/img]
所谓金匮之盟,就是“兄弟”。赵匡胤承诺母亲杜太后将来把王位传给赵光义。然而,“金匮之盟”一直被隐藏。赵光义抛出的部分只是“赵匡胤传给赵光义”。时人猜测赵光义隐藏了关键内容。
《宋史》记载:“或者说昭宪和太祖的初衷是盖欲太宗传的廷美,而廷美复传的德昭。因此,太宗既立,即使廷美尹开封,德昭实称王子。”意思是金匮联盟的传位顺序是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赵匡胤的儿子)。
公元982年,可能是担心赵廷美继承王位,于是诬陷赵廷美与兵部尚书卢多逊秘密谋反,将赵廷美废为普通人,迁居涪陵。赵元佐知道他的四叔是父亲和皇帝的迫害。他出面向宋太宗辩护。历史上有“元佐独自申救”的记载,可谓历史上罕见的“深情王子”。公元984年,赵廷美去世,享年38岁。
赵廷美死后,赵元佐因病发疯,用尖刀杀死侍者。第二年,赵元佐病情好转,赵光义心情好转。因此,他赦免了世界,并将赵元佐列为王位第一继承人。
但在今年的重阳日,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赵元佐不在重阳日宫的宴会上。国王宴会后回来,晚上经过赵元佐的家。赵元佐说:“你们都在为皇帝的宴会服务。只有我还没到。这是抛弃我!”于是他很生气,喝醉了,晚上放火烧宫。宋太宗命令皇家历史捕捉赵元佐,并将其送往中书省审问。他被废为平民。
大臣们要么求情要么请罪,赵光义却淡淡地回答:“我教他这个儿子不要改。你怎么能帮忙?”至此,赵光义彻底放弃了赵元佐。
为什么赵光义传给赵恒,而不是赵恒的另外两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