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群星璀璨的政治舞台上,丁谓和李迪不仅是宰相,而且在丁谓成功将寇准排挤出朝后被任命为宰相。出生在状元的李迪更正派,也是寇准一条线上的人,与丁谓共事不久,两人之间的矛盾就开始激化,而且很快就闹得不可开交。李迪很生气,不仅当众骂丁谓,还举起手板打他。丁谓及时躲避,才没有挨板子。宰相在朝房大打出手,不管是真是假,在场的人肯定会劝和。但李迪坚决不和丁谓和好,坚持要和皇帝吵架,请他断绝正义。这是天禧四年(1020年)十一月丙寅日清晨发生的事情。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2433[/img]
李迪一大早就开始打人是有原因的。有刘皇后支持的丁谓极端专权,大事小事不与李迪商量,仿佛中书省[注:古代官方签名的概况。魏曹丕始建,为坚持君主意志,负责机关,发布政令。隋唐时期,成为国家政务中心。隋朝因避讳改为“内史省”或“内书省”,唐代先后改为西台、凤阁、紫薇省,旋复旧称。]是他家开的私店,他一个人说了算。最让李迪无法忍受的是归中书省管辖的人事任免。丁谓不仅不开常委会讨论研究,还直接下文宣布不打招呼。李迪名义上是宰相,但实际上是聋耳——装饰。比如前一天讨论东宫官属的时候,丁谓只让李迪在拟定的方案中兼任左丞,而按照以往的惯例,宰相绝对不能兼任左丞。与此同时,李迪的旧任也应该升为尚书,丁谓专门打压李迪,让李迪无法忍受。当时李迪变色了。但丁谓还是走自己的路,坚持上报这个计划。
到了C寅日,丁谓提拔心腹林特为枢密副使,而林特去年刚升到右城,今年又改了尚书,进了东宫,都是丁谓操纵的,李迪气不过,要打丁谓,丁谓跑得快才躲开。同事劝说后,一起进了长春殿,宋真宗居然叫宦官捧出文件,高兴地对大家说:“这是爱卿兼任东宫官的任命书。“这不是故意在李迪的伤口上撒盐吗?李迪立刻激动地喊道:“我不敢接受这个任务!在宋真宗开口之前,李迪又一个接一个地揭露了丁谓奸邪弄权的罪状。他说:“丁谓欺上瞒下,玩弄权术,拉拢包庇林特,钱唯演,恨寇准。林特的儿子在任期间未经审理就死亡,但他逍遥法外。寇准无罪,被贬。奸臣钱唯演是丁谓的姻亲。曹利用和冯拯结党营私,祸根都在丁谓身上。我要求与丁谓一起罢免,交给皇家历史台[注:皇家历史台中国东汉至元设立的中央监察机构。秦、西汉御史属御史大夫府。皇史大夫佐丞相理国政,兼管监察。下有两丞,一是御史中丞,又称中国执法,具体掌握监督权力。]审查!”
[img]42434[/img]
李迪孤注一掷,不仅谴责丁谓及其党羽,还自愿下狱接受审查。虽然他的勇气值得称赞,但他的打击力毕竟更大,这必然会使他陷入孤立和无助的境地。与此同时,李迪没有考虑宋真宗当时的身体状况。他只是吐得很快,但他不想坐在对面。他是一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的皇帝。他一口气点了这么多高级官员的名字,他的语速和开机关枪一样快。他怎么能耐心地倾听并仔细思考呢?宋真宗心烦意乱,头晕目眩,真的失去了主持正义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他干脆打了50大板,免去了李迪和丁谓两位宰相:李迪降到运州知州,丁谓降到河南知府。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虽然会给人留下玉石焚烧的遗憾,但李迪“愿意割伤,敢于拉下权力”的目的终于实现了。然而,几天后宣布的结果是丁宇留在了原来的职位上,李迪独自被放弃了!李迪采取了极端的手段,绝地反击,最初想拉丁宇,对手安全可靠,但打自己的头破血流,遍体鳞伤!
这一戏剧性变化的原因是,在罢相制书正式公布之前,李迪和丁谓都加强了活动,试图恢复相位。丁卯日,李迪先后找到了真宗和皇太子。丁谓不仅积极活动,还试图回到中书省工作。此外,他的党羽和长期担任皇帝机要秘书的钱唯演也担心丁谓一出京就会失去援助。因此,他试图在宋真宗面前为他说好话,说契丹使者即将到来,首相不应该改变。同时,他假装请求离开李迪。宋真宗晚年长期生病,经常忘记事情,情绪总是波动不定。这时,他的愤怒已经消失,所以他答应让丁谓和李迪恢复他的职位。然而,戊辰日,事情又发生了变化,宦官最终传达的诏令是丁谓任河南知府,李迪任运州知州。
[img]42435[/img]
丁谓进宫时,皇帝谈起前几天与李迪发生争执时,李迪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很可能一直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有复职的可能,否则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个时候他这么麻木无动于衷。在专制时代,灾难和祝福往往取决于新闻的灵通性。在这方面,丁宇自然比李迪有更多的优势。他得到了刘皇后和钱唯演的帮助;太诚实的李迪冒犯了那些愿意和有条件提供这些信息的人,因为他总是承认死亡的原因。在关键时刻,没有人能拉自己,即使他通过风报告一封信。
丁谓说,不是我故意争论,而是李迪恨我,我愿意留任复职。听了丁谓的声明后,宋真宗没有表达任何意见,只是礼貌地给丁谓“赐坐”,即让他坐下来说话。真宗的举动,既可以认为是对丁谓请求的默认,也可以理解为暂时不讨论这个话题。遇到这种尴尬的事情,有点自尊的人会感到尴尬,脸皮薄的人甚至会羞愧,立刻僵在那里。然而,丁谓在官场上并不慌张。他的直接反应是,他认为宋真宗完全同意了他的要求,并承诺他留下来继续担任首相。当皇帝周围的工作人员想为他搬运码头时(他们显然认为真宗没有同意丁谓的要求),他转过身来,专横地提醒他们:“皇帝已经说话并恢复了我的职位。言下之意是他是宰相,墩子配不上他高贵的屁股。工作人员不得不把丁谓换成一个错子。凳子既不是太师椅也不是皮沙发,而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方凳,只不过比墩子多了几条腿。宋真宗的沉默和丁谓的霸道给了别人一个暗示:丁谓已经复职了。丁谓恰到好处地利用了木制道具,为自己恢复了宰相的职务。
由于丁谓已经“复相”,给他的诏书也就不了之了,而让李迪任运州知州的诏令还是下发了,并且要“立即赴任”。相比之下,李迪既不厚颜无耻,也不专横。他不知道如何在政治斗争中及时灵活变通。他总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最后,他只能孤立自己,不得不去运州做知州。虽然丁谓的做法没有得到表扬,甚至有些“不公正”,但李迪的结局不仅仅是丁谓这样一个“霸道”人的排斥。工作场所鱼龙混杂,我们无法决定遇到什么样的对手,要想保护自己,学会灵活才是远离工作场所“冷宫”的金宝典。
丁谓如何在北宋群星璀璨的政治舞台上成功复职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