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一幅长卷风俗画。人们一直认为这幅画是宋代清明节的社会场景。然而,有些人怀疑。如果图中没有画清明节,那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作者在画的标题上写了“清明节”这个词?让我们给你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自北宋出版以来,《清明上河图》一直享有盛誉。它被称为中国北宋的艺术珍宝,具有道具众多、场景宏大、画面生动等特点。
[img]42280[/img]
《清明上河图》中有许多不同大小的人物和动物;场景丰富多变;画中街巷密集,店铺众多,酒店、茶馆、小吃店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方住宅和茅棚村。这样一幅壮丽的社会风俗画卷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因此,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就像《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样,在中外享有盛誉。
到底描绘了哪个季节的风景?
长期以来,画中描绘的清明节风景的观点一直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现代孔宪易先生在一家杂志上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清明上河图》中画的不是清明节,而是秋天。此外,他还列出了画中几个令人信服的地方。
首先,画卷右边是一头背着10篮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写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穆京开始进暖炉炭,前置酒作暖会。清明节前后加热炉炭违反了宋代人的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汴京风土人情的重要材料,也是可信的。
其次,画中有一种植物,比如茄子,长在农家短篱里。更有意思的是,几个孩子赤身玩耍追逐,这些都不可能是清明节应该有的场景。第三,图中有十几个人拿着扇子,有的像扇子,有的好像拿着扇子遮阳。这些都不像清明节应该出现的场景。
[img]42281[/img]
第四,草帽和竹帽出现在图片中的许多地方。一般来说,草帽和竹帽要么用来避雨,要么用来遮阳。画中没有雨。显然,它们是用来遮阳的,这再次表明现在不可能是清明节。
第五,画面上有一个标志口暑饮子文字小茶摊;河岸和桥上有几个小贩的货桌上摆着切好的西瓜;等等。宋朝古都汴京早春温暖寒冷,不可能有西瓜之类的新鲜水果。
第六,画中虽有一行人似乎有前去坟墓的迹象,但上坟四季皆可,不一定非在清明节。
结合上述画中场景,秋季更加实用。
其他关于清明二字的说法
虽然这幅巨画的名字里有“清明”这个词,但可能还有其他的解释。有人认为画中描绘的地方是清明广场,叫做“清明上河图”。邹身城先生认为,清明既不是节日,也不是地名。这幅画应该是张择端向宋正宗献上的颂词,清明〃其实是政治开明的意思,只是张择端称赞宋徽宗治国有方,取悦他的一种辞令。
《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是什么意思?它描绘了什么时候的社会场景?也许只有作者张择端知道答案。
北宋时期出版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哪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