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知我意”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诗。原句是:南风知我意,梦见西州。来自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西洲歌》是南朝乐府民歌的名字,最早记录在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具体作者不详。在《玉台新咏》中,作者被认为是江淹,在明清时期的古诗选本中,作者被认为是梁武帝小燕。
[img]42262[/img]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一直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女孩从早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想,对爱人的艰苦思念,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氛围和独特的情感色彩,表现出独特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粹的表达技巧。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全诗技法的“巧”令人惊叹。
作品原文
回忆梅下西洲,折梅送江北。单衫杏红,鬓角乌鸦雏色。西洲在哪里?两桨桥头渡。夕阳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母。开门郎不到,出去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把莲心放在怀袖里,莲心完全红了。回忆郎郎不到,仰望飞鸿。红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如玉。卷帘天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也愁。南风知我意,吹梦西洲。
白话译文
想念梅花,想去西洲,把梅花折下来送到长江北岸。(她)薄薄的衣服像杏子一样红,头发像小乌鸦一样黑。西洲在哪里?从桥上划船,划两个桨。天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着乌鳅树。
[img]42263[/img]
树下是她的家,门里露出了她绿色的发夹。当她打开门时,她没有看到她的爱人,所以她出去采摘红莲。秋天,她在南塘摘了莲子。莲花比她的头高。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像湖一样绿。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莲心红得透透底。我想念郎君郎君,但她还没来。她抬头看着天上的鹅。西洲的天空充满了鹅。她走上高高的平台,看着郎君。虽然平台很高,但她看不见郎君。她整天靠在栏杆上。
栏杆向远处弯曲,她垂下的手像玉一样明亮。卷起的窗帘外天那么高,像海水一样荡漾着一片空旷的深绿色。就像海水像梦一样悠闲,郎君,你难过,我也难过。如果南风知道我的感受,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和他在一起)。
作者存疑
《西洲歌》是南朝乐府民歌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个是梁代的民歌,当时收入是乐府诗集,另一个是江淹写的,是徐陵《玉台新咏》记载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明清时期写的古诗选本中,或者作为“晋辞”,或者认为是梁武帝萧衍写的。然而,几千年来,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解释这首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解释它。很难在复杂的混乱中形成结论。
【南风知我意】在古代广为流传,哪首乐府民歌来自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