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河朔三镇】为什么唐末百年只选择割据?

自唐代“安史之乱”结束以来,藩镇分离主义问题开始显现,成为唐代一百年来的遗产。因此,唐朝最终因藩镇之乱而消亡。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可以发现,“河朔三镇”几乎已经成为中晚唐时期藩镇分离主义的代言人。其中,“河朔三镇”指的是河北省的卢龙、成德和魏博。

历史上“河朔三镇”的诞生与“安史之乱”的不完全叛乱有很大关系。当时,刚刚继承王位的唐代宗急于平息“安史之乱”,于是他采取了招投降的方式,河朔混乱的根源在这个时候很容易被埋葬。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42228[/img]

据《资治通鉴》记载,从公元763年“河朔三镇”成立到晚唐乱局开放的110年,“河朔三镇”共发生了65起变化。换句话说,唐宪宗时期有“元与四十八藩镇”的说法,而小“河朔三镇”变乱次数达到65起。此外,在这一百年里,计算唐代“河朔三镇”藩镇变乱次数,藩镇变乱次数约为170起。@ 对唐代来说,“河朔三镇”无异于一个火药桶。

由此可见,“河朔三镇”分离的问题使唐朝处于长期痛苦状态。同时,关于“河朔三镇”分离的细节还有很多值得深入了解的细节。在此期间,“河朔三镇”百年来一直处于混乱状态,但“河朔三镇”并没有完全脱离唐朝,只是选择了分离。那么,为什么是这样呢?

@ “河朔三镇”实际上与“河朔三镇”的自由度有很大关系,这是《唐代藩镇研究》中提出的。这种自由主义主要是指“河朔三镇”虽然一直分离,但并不能完全脱离唐朝的政治框架。这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河朔三镇”不是“安史之乱”那样英俊的叛乱,而是纯粹的叛乱。

在“河朔三镇”分离的100多年里,“河朔三镇”发生的变化并不都是反抗唐朝的叛乱,而是绝大多数都是藩镇内部的变化。而这种混乱,大多是因为支持节度,即藩镇之兵,通过支持节度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经过时间的发展,这些藩镇之兵形成了相当大的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基本上是受利益驱使的,以截留税收。一旦节度使显示出与唐朝对抗的意图,藩镇的士兵就会以混乱的方式重新建立节度使。

[img]42229[/img]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河朔三镇”不会完全脱离唐朝,主要是因为“河朔三镇”的核心不在于节度使用,而在于藩镇的士兵。节度使用充其量只是其利益的代言人。此外,对于这些藩镇士兵来说,脱离唐朝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有害的。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使三个城镇脱离唐朝,也很难完全面对唐朝的弹性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唐朝的框架下以皇帝的名义分离主义,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自己的利益,而且可以避免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因此,频繁发生事故的“河朔三镇”已成为晚唐最不希望解体的力量。

历史上“河朔三镇”的分离可以说是古代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它一直与唐朝背道而驰,但始终离不开唐朝。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少见。可以说,“河朔三镇”的出现,使唐代中晚期的历史呈现出奇怪的景象。


【河朔三镇】为什么唐末百年只选择割据?在唐末的百年时间里,[河朔三镇]为什么只选择割据?

,,,,,,,,

  • 荆南国主高季兴,奇葩皇帝,业余爱好是拦路抢劫
  •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特殊爱好的皇帝。有些人喜欢同性恋,有些人喜欢做木工,有些人喜欢封官,有些人喜欢做小贩。这些听起来很...

  • 唐末名将李克用:平定黄巢农民起义的头号功臣
  • 李克用(856年10月24日至908年2月24日),后唐庄宗李的父亲,姓朱邪(又称朱耶),父亲朱邪赤心镇压庞勋兵,被唐懿宗命名为李国...

  • 首先出头的割据势力董昌:做了钱缪晋升的踏脚石
  • 杭州临安人董昌(-896年)。唐末任义胜军节使,割据两浙,自称大越罗平国皇帝。 乾福二年(875年),浙西狼山守将王颖叛乱,攻...

  • 高季兴简介 五代十国南平开国君主高峰
  • 高季兴(858年-929年),原名季昌,字贻孙,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又称荆南)开国君主。 高季兴早年是...

  • 高季兴是如何建立南平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 关于高季兴简介,高季兴的原名是高季昌,字贻孙,是河南人。高季兴出生于858年,死于929年,享年71岁。高季兴是五代十国的一...

  • 余夫人,唐末的女英雄:女英雄死后化身为女神
  • 余夫人保护村庄、御寇的英雄勇气深深打动了村民。绅士徐志道等人捐款在麻寨南坡设立“寨将夫人祠”。从那以后,村民们每逢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