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角蛙是两栖动物中最大的一种。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中文名:南美角蛙
拉丁学名:Ceratophrys cranwelli
地理分布: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大峡谷。
繁殖方式:卵生。
习惯:干季会藏在地下休眠,雨季一到就开始繁殖。水生植物之间可以产生含有12-35个卵的卵块,共产生约2000-4000个卵。
[img]40667[/img]
形状特征:体长75-125mm。头骨对应的大后头孔较高。
食性:以其他蛙类、蜥蜴或昆虫为食。
细趾蟾科(Leptodactylidae),这个科目包括南美洲分布的各种动物,如青蛙和蟾蜍。角蛙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宠物蛙。养过角蛙的人都知道,角蛙整天只吃,一张大嘴占身体的近一半。这种结构可以说是为了大量进食而演变而来的。至少有六种亚种角蛙,其中最常见的是钟角蛙(C.ornata),二是南美角蛙。最贵的是亚马逊角蛙(C.conuta),又称霸王角蛙。价值几千人民币。各种角蛙的原生栖息地分离几乎完全不重叠,可以保持独立的体色。然而,人为的杂交和改进,以及许多变异的体色,使得越来越难以区分亚种。
现在市面上的南美角蛙很多都是杂交的,这里所说的南美角蛙纯粹是泛称而已。对于喜欢饲养两栖动物的新手来说,角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害怕频繁换水和清洁的主人来说,最好不要去想它。此外,如果你想欣赏宠物来来去去的乐趣,这个物种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如果你喜欢欣赏艺术,那就别说了,因为角蛙每天大部分时间只花在冥想和冥想上。
[img]40668[/img]
外形特征
南美洲有一种非常奇怪的角蛙,胖乎乎的。而且四肢短,和身体不成比例,就像一个小粽子。它的头和嘴都很大,脸正面有Y形的斑纹。体长约15厘米,是一种相当大的蛙种。许多细小的颗粒分布在角蛙的皮肤上,以及非常复杂的斑纹和鲜艳的颜色。最特别的是它的眼睛上方。还有一对肉质的角突起,看起来和蟾蜍很像。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角蛙可能是蟾蜍的祖先。
身体又矮又胖,像饺子,嘴很大,全身皮肤覆盖着细疣,眼睛上方有凸起的三角形肉角,身体背景颜色为黄色、黄褐色、新鲜绿色,上面散布着不规则的黑棕色、棕红色、浅棕色斑点。全身都覆盖着大大小小的突出疣颗粒。
南美角蛙是两栖动物中最大的一科。它们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