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来思考。光绪继位后,慈禧实际上是清朝的领导人。皇帝只是个孩子。直到光绪十三年,光绪皇帝才开始亲政,这意味着慈禧掌权的结束。然而,慈禧对光绪的控制并没有停止。慈禧太后通过“训练”,使光绪皇帝能够继续控制皇帝的命令。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0566[/img]
此外,为了更有效、更长期地控制皇帝,慈禧亲自指出了皇帝的婚姻,并希望控制皇帝的后宫。后来,龙裕太后是慈禧的侄女。也就是说,虽然光绪皇帝在1887年开始亲政,但实际上他手里没有多少权力,也没有真正成为清朝的主人。最后,在雄心壮志或皇帝尊严的驱使下,光绪夺回权力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所以他渴望通过改变来打败慈禧。
[img]40567[/img]
此时,光绪皇帝虽然已经亲政多年,但这十年来他只是慈禧手中的傀儡,国家权力依然受到慈禧的影响。@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出现给了光绪一个希望,一个希望可以夺回权利。不难看出,开放言路、任用新人等政策不仅可以除旧创新,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力量。开放言行后,每个人都可以直接给皇帝上书,这与慈禧关系不大,任命新人也是如此。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中国的发展历程会更好吗?不,光绪会是下一个慈禧
例如,在变法过程中,光绪皇帝以阻止变法为由,下令以昆秀、徐会枫、溥为首的礼部官员革职。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与慈禧有关,这无疑会削弱慈禧在朝堂的力量。后来补上的官员,自然是光绪一手提拔的新人,皇帝的势力也逐渐加强。@ 光绪皇帝想在没有军队支持的情况下发动政变,结果被袁世凯出卖,变法失败。
[img]40568[/img]
这足以说明光绪想通过变法夺权。
若当初政变成功,慈禧被囚,光绪真的愿意立宪吗?毕竟,作为一个一直接受封建教育的皇帝,他刚刚意识到权力的好处。他怎么能放弃呢?即便如此,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仍具有进步意义。尽管最终被慈禧太后扼杀,但也为13年后爆发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什么光绪皇帝同意戊戌变法?只想通过变法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