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隋唐一直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理论——唐朝的农业远不如隋朝发达,贞观的治理远不如开皇。其中一个证据是,唐朝一直在吃隋朝的食物,甚至吃了50年。
所以问题来了,这是真的吗?唐朝真的吃隋朝50年的食物了吗?这里有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事实上,这件事真的不是毫无根据的,那么这个理论从何而来呢?让我们来看看贞观十一年来对马周的记载:“自古以来,这个国家的兴衰就忍不住存了多少钱,只有在人民的痛苦和幸福中。经过最近的事件,隋家储洛仓库和李密仓库;东都有丝绸,世界充满了丝绸;西京府库也被国家使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结束。”
[img]39295[/img]
这里提到的一些事情应该给你一点解释。马周先生说:自古以来,这个国家的兴衰与他积蓄了多少(钱、粮、宝)无关。隋朝在洛口仓库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但都送了李密。洛阳囤积了大量的布料和丝绸,都送给了王世充(当时布料和丝绸基本等于钱)。其中,西京长安(隋大兴城)的仓库还没有用完。
这段话已经成为这一理论的重要论点之一。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提出类似的话。贞观两年前,李世民先生亲自提出了所谓的“隋开皇十四年干旱”。是时候仓库溢出了,却不允许救济,甚至让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珍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可供五六十年”。根据李世民自己的说法,隋朝的粮食足以为世界提供五六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农业社会从未想象过的一幕。
所以这些说法究竟是真的吗?事实上,这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古人论据不严谨
2、隋朝确实有很多粮食储备
3、信息理解不全面。
接下来,我将深入分析这三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中国社会记录中永恒的规律之一是,年龄越长,就越容易离谱。
[img]39296[/img]
古人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夸张。
《旧唐书·刘世龙传》:时草创之初,倾尽府藏以赐勋人,国用不足。这是李渊第一次进入长安时的情况。当时,李渊进入长安,用所有的储备来奖励功臣,但储备太少,根本不够。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西京府库,也是为了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结束”似乎根本没有成立。毕竟,李渊时期的储备已经耗尽,更不用说李世民时期了。
但这里估计大家可能会提到,这里说的是奖励的钱,估计已经用尽了,但马周说的可能是西京长安储备的粮食啊。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妨先看看唐代关于粮食储备的规定:“新唐书食品记录:然后洛、相、幽、徐、齐、秦、蒲州、苏藏九年、米藏五年、湿地、苏藏五年、米藏三年,都在命令中。也就是说,唐朝规定,小米和大米的储存上限分别为9年和5年,但从隋朝灭亡(619)到贞观11年(637)18年后,粮食已经过期,即使是现代储存粮食的手段,这么长时间也不能吃。
唐朝真的一直在吃隋朝的食物,甚至吃了50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