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密码通信的国家之一,因为早期的信息是使用书面文件,一旦落入敌人,不可避免地泄露,即使使用蜡丸、虎符、口头传输,如果信使被敌人俘虏,无法忍受严厉的折磨和叛乱,也不安全。因此,军事家大力思考的重点是寻求一种只有少数人理解和更安全的沟通方式。北宋《武经总要》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对了解中世纪中国战争史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曾公亮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研究了中国古代已知的最早的军事情报通信密码。
[img]38228[/img]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用通信密码表。它首先收集了当时军队必须使用的40个短语,并分别编写了相应的代码。例如:1。请刀;2.请箭...14.请加兵..18.请坚持下去。
曾公亮收集了军队中常用的40种战斗情况,分别编码成40条短语。这40条短语是:1请弓,2请箭,3请刀,4请甲,5请枪旗,6请锅幕,7请马,8
请衣赐,9请粮料,10请草料,11请车牛,12请船,13请攻城守具,14请加兵,15请移营,16请进军,17请退军,18请坚守,19不见贼。
见贼结束,21贼多,22贼少,23贼对敌,24贼加兵,25贼移营,26贼进兵,27贼退兵,28贼坚守,29贼围攻,30解围城,31被贼围攻,32贼围攻,33战不胜,34战不胜,35战不胜,35战不胜,36战不胜。
这套密码的使用方法是:在将军接受战斗命令之前,军事指挥部门同意一首40字的五言律诗作为解码钥匙,诗不得重复,并发送上述40个短语密码,诗中每个字对应一个短语,战前短语顺序临时随机排列,密码只有少数高级将军,在战斗中,前后根据密码通信。现例如下:
[img]38229[/img]
假设双方以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和君离别意,也是宦游人。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无为在歧路上,儿女共沾巾。作为解码密钥。如果军队在战斗中耗尽粮食,需要补充,前将从密码本中找到“请粮食”的代码。如果是第九个,《送杜少府蜀川》中的第九个字是“五个”。于是请粮将领将“五”字写在一份普通的公文书牒里,并在字上加盖印章。接到公文后,指挥机关查出盖章的“五”字,得知“五”字在临时约定的诗中排名第九,然后比较密码本上的顺序,得知前面的情报。
将军率兵出征时,先拿到密码本,并提前与兵部约好,用一首五言诗作为解码密钥。比如下面这首诗约定解码:“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只闻钟声。战斗开始后,统兵将领要求坚守阵地。他发现“请坚持”是第18号密语,诗中的第18个字是“花”字,于是立即编发了一份普通公文,上面盖着“花”字的印章,说明这个字是关键。
公文到达后,教练可以立即破译。当他同意下属的要求时,他再次写下这个词,把它夹在文章里,盖上印章发回去。如果他不同意,他什么也不写,只盖上一个空印。这种保密方法不仅敌人无法理解,而且信使和其他将军也不知道。
北宋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出现了什么样的军用通信密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