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北宋的军事实力,很多人给出的评价都是两个字:渣渣。北宋军队在开国初期的表现还算不尽如人意,但越到后面越不行。靖康元年(1126年)8月,北方金国只派出了10多万人的军队。结果不到半年就摧毁了这么大的北宋王朝,宋军基本没有形成有效的抵抗。那北宋后期真的那么脆弱吗?事实上也不一定,关键还是要看当家人是谁。事实上,在北宋倒数第二位皇帝宋哲宗执政期间,北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即围绕平夏城建设前后爆发的“平夏城之战”。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38080[/img]
宋哲宗是北宋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不到十岁的时候登基称帝。他太年轻了,所以实际的政权掌握在他的祖母和皇后高涛涛手中。长期以来,宋哲宗一直是朝廷的一件装饰品,军事大事都由高太后决定。没有人问过他的意见,也没有人关心他的意见。
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得以亲政,成为名正言顺的大宋天子。朝臣们立刻发现,原本什么都不知道的宋哲宗,似乎突然变了个人,做事坚决果断。他放弃了大量的旧党成员(即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大臣),召回了全国各地的新党成员(即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大臣),包括两个最值得一提的角色:一个是首相张敦;另一个是本文的主角,后来主持了西夏战争(两个是表兄弟)。
在高太后摄政期间,北宋的政策是外软内硬。西北西夏要笑脸相迎,人家打你左脸,你还要伸出右脸让他多打几次。对内部新党成员一律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宋哲宗和他的新团队掌权后,北宋的形势立即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外部的西夏,还是内部的老党员,他们都处处表现出强硬的风格。西夏军队多次入侵宋境劫掠,遭到宋军的强烈抵抗,造成不小的损失。
[img]38081[/img]
就这样,西夏人先糊涂了。你不是说你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吗?为什么不说话?不管3721,西夏人决定给北宋上一堂大行动的教训,这样宋朝的小皇帝就可以知道谁是西北地区的老板。
当时,章子怡被朝廷派往西北主持西夏战争。他命令军队在宋夏关键节点胡芦河建造两座城市,即平夏城(主城,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北)和灵平寨(副城)。西夏担心北宋建成后会对西夏造成严重威胁,于是出动大军发动攻击。张命宋军在离平夏城100里内与西夏军展开决战,为什么要规定100里?一方面,在这一范围内,宋军可以充分发挥地形条件的主场优势;另一方面,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建城,而不是决战,所以所有的行动都应该围绕建城展开。
宋夏军队在无烟峡地区正式交锋。在第一场比赛中,双方都有自己的损失,但宋军为建设城市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仅仅22天后,平夏城和灵平寨就站在西北战场的前线。我不得不说,中国“基础设施狂热者”的称号实际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北宋后期真的那么脆弱吗?它的辉煌成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