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成立后,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商品交易的限制。自唐末以来,市场严格分离的制度逐渐被打破。到了宋代,商店随处可见。让我们给你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img]37232[/img]
北宋初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有三种纸币:交子、钱引和小钞。
随着北宋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流通量也显著增加。唐玄宗天宝年间每年铸币32万元,北宋太宗时期每年铸币80万元。从那时起,它逐渐增加,到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达到600多万元。
除了铜和铁钱,金银也被用作半流通货币。银用于征收租金税、发放官方工资和对外贸易。大城市有金银店和套房,专门购买
卖金银和兑换货币。白银在国家税收中的比例逐渐增加。1021年(天溪五年)883900多两,1120年(宣和二年)1860万两。黄金虽然在流通,但并不重要。
中国也是北宋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北宋成立后,铁钱在四川长期使用。由于铁钱重,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所谓的“交子店”出现在成都市场,发行纸币“交子”,而不是铁钱流通。
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冬天,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是有利可图的,也就是借口商人纠纷不断,正式成立“交子”,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定期发行,流通区仍限于四川。
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扩大流通面积。但钱引不备本,大量印发,成了人民的一大祸害。
由于商业发达,北宋政府特别重视商业税。在全国各地设立场地、事务等机构,专门征税。
宋代商税分为两种:过税,每关值100抽2,对行商抽;住税,值100抽3,对坐贾抽。
除了正税,还有杂税。随着商业的繁荣,商业税越来越成为政府的重要资源之一。真正的景德年间,商业税只有450万,到仁宗时增加到2200万。
为了寻找更多的钱,北宋政府垄断了盐、茶、酒和明矾,也就是说,政府控制了这些物品的生产和垄断销售。北宋垄断制度的实施使封建政府受益匪浅,但影响了私营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北宋社会经济非常发达,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北宋社会经济生产总值达到当时世界的80%。
[img]37233[/img]
唐代开始出现的大城市周围的定期市场——草市场和市场。到宋代,它已经广泛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北方叫“集”,南方叫“市场”。农村也有定期举行的小城市。
唐代只有十几个城市有十万多户,北宋有四十多个城市。其中,开封、洛阳、杭州、扬州、大明、应天(今河南商丘)、苏州、荆州、广州、成都、福州、潭州(长沙)、泉州等都是著名的繁华城市。
开封是全国最典型的政治经济中心。全市人口不少于100万,城市里有6400多家店铺,街道熙熙攘攘,交通繁忙。市场上的商品从日常必需品到稀有宝藏,无处不在。
北宋以前的城市通常是“广场”(居民区)、“城市”(商业区)分区,交易只能在城市进行,只能在白天进行,晚上停止。北宋时期,“广场”开始被打破、“城市”和昼夜之间的界限。在开封,商店随处可见,有夜市和小市场。
当时开封也出现了“瓦子”(或“瓦舍”)、“瓦肆”),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馆、茶馆、说书、唱戏,热闹非凡。
唐代只在广州设市造船司,负责外贸。除广州外,北宋还在杭州、明州、泉州、密州(今山东诸城)、秀州(今浙江嘉兴)五地设市造船司,使外贸规模成倍扩大。
北宋中期,城市进口年收入达到63万,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北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金属等,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药品、象牙、珠宝等。
到北宋时期,唐代十万多户的城市增加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