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是三国著名将军关羽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年。今年,他的主人公刘备独立成为汉中之王。他不仅崇拜他为前将军,还赋予他假战斧的权力,使他成为刘备手下地位最高的将军;同样,今年,他出兵襄樊,不仅包围了曹魏著名将军曹仁,还淹没了七支军队,迫使五位将军中地位最高的于禁;西凉著名将军庞德,即使曾经射过他的额头,也无法避免被擒杀的厄运。于是关羽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吓得差点迁都。
[img]35577[/img]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不久之后,关羽被江东偷袭,前线也因为遇到了著名的将军徐黄而失败。他终于被东吴的无名小卒抓住,匆忙结束了他的生活。说到关羽的死,有些人认为刘备和诸葛亮死了;有些人认为关羽是敌人,责怪自己;有些人认为江东背叛盟友,背后刺伤,但更多的人仍然认为关羽陷入了这样的绝望,主要是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
们不讨论谁应该对关羽的死负主要责任。我们主要讨论一个奇怪的形象——众所周知,背叛关羽的主要人物有两个,即米芳和傅士仁。《三国志》记载:“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知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怀怕不安。因此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然而,现在人们在评价这件事的时候,大多会谴责糜芳,很少有人提到傅士仁。
[img]35578[/img]
要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很大影响力的名字,主要是傅士仁投降后,来游说糜芳,杀了来糜芳催粮草的关羽使者,于是糜芳不得不投靠孙权。不管怎样,傅士仁要背负的骂名,都要比糜芳多才对,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只骂糜芳,不骂傅士仁?对于这个问题,有以下猜想。
一、糜芳比傅士仁出名
虽然糜芳没有单独传播,但他的哥哥糜竺传播后,有关于他的记录。他的出身、与刘备的关系、背叛的原因、降吴后的经历和最终结果都有解释。傅士仁这个名字本身并没有出现在《三国志》中,史料中只有“将军士仁”,“傅士仁”这个名字只出现在《演义》中。相比之下,人们自己对糜芳更加“关注”,从而使他背负了更多的骂名。
二、糜芳前后态度的对比
[img]35579[/img]
另外,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就像大家都不认识傅士仁一样,自然很难评论他。然而,糜芳是糜竺的弟弟和刘备的妻子和叔叔。曹操一开始给了他们两个兄弟,都封了官职,但他们选择了放弃,坚持追随一无所有的刘备。有了这样一个忠诚的过去,关键时刻,“不顾大局,甚至选择背叛”更是让人难以接受,他会受到更多的攻击。
三、糜芳还杀了哥哥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史料中关于傅士仁的记载很少。人们只说他在襄樊战役中背叛了关羽。然而,糜芳间接导致了一件事,导致关羽被捕,荆州沦陷,这让很多人感到愤怒——他投降东吴后,他正式崇拜将军,并在晚年结束了美好的生活。然而,他的哥哥糜竺却为刘备感到羞愧。即使糜竺主动请罪,刘备也已经说过,罪在糜芳,不怪糜竺,但糜竺仍然忧郁,最终死亡。糜芳的罪行,便显得更可恨,于是骂名再次增加。
经过整个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背叛刘备,导致关羽被捕,在真实历史上,傅士仁和糜芳承担同样的责任;在《三国演义》中,他承担主要责任,但现在人们只责骂糜芳,不责骂傅士仁,主要是傅士仁知名度低,历史记录少,没有忠于刘备的比较,也没有引起其他后续反应。这并非说他不可恨,只是没有引起注意而已。
糜芳和傅士仁都背叛了关羽,为什么后世大都会谴责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