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分为三段,5000BC ~4900BC
~4300BC~4000BC。典型遗址包括陕西临潼零遗址、河南省长葛石固遗址、河北省易县北府遗址、河南省方城大张庄遗址、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陕西省渭南历史学家遗址、河南省安阳后岗遗址、河南省浙江下王岗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凉城石虎山遗址等;
[img]34113[/img]
中期(4000BC~3500BC)有河南省陕县庙底沟遗址(仰韶文化分布最广泛)、河北省曲阳县钓鱼台遗址、河南省邓州八里岗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凉城王墓山遗址、山西省瑞城西王村遗址、甘肃省武山石岭遗址、河南荣阳秦王村遗址、河南安阳大司空村遗址、河南镇平赵湾遗址、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海生不浪遗址。
[img]34114[/img]
仰韶文化后期,经过庙底沟时期的强劲发展,仰韶文化出现了衰落的迹象。南方屈家岭文化和东方大汶口文化分别从两个方向进入中原腹地。其生存空间被挤压,呈下降趋势。由于环境限制和文化保守因素的约束,当太湖地区进入古代文明阶段时,仰韶文化分布区仍处于文明前夕,成为受周边文化影响的地区。
仰韶文化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具体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