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卫庸?史书对胡卫庸案有什么争议?

明朝(1368年―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南京建都初期,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传十六帝,共276年。君主专制在明代空前得到加强,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中央专制主义集权,但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奠定了基础。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明朝的新阶段。所以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胡唯庸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胡卫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是明初四大案件之一。除胡卫庸后,朱元璋放弃了宰相,废除了中书省。原因有六个部分。后来,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另一个内阁供皇帝担任顾问。内阁大学士的权力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宦官呈现给皇帝。从那以后,明朝名义上就没有宰相了,后来在永乐皇帝之后,内阁首辅的本质被取代了。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杀宰相胡唯庸九族,杀灭皇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发布了《告知奸党记》,以与胡唯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滕国公顾时已故子孙等开国英雄。后来,胡通日、通元(北元)调查了他的党羽,前后杀害了3万多人,被称为“胡狱”。

[img]33877[/img]

胡须庸案背景

淮西朋党集团领导李善长在洪武六年(1373年)推荐同乡兼姻亲胡为右丞相。九月,洪武十年(1377年),胡唯庸升任左丞相。他当了七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扩大。例如,浙江青田人刘基,曾辅助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党集团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只被封为诚意伯,岁禄只有240石。而李善长则功封韩国公,岁禄4000石。第二年,刘基告老归乡。然而,由于他曾对朱元璋说胡不适合入相,他深受后者的憎恨,被解雇为革去岁禄。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生病,胡卫庸派医生去看望,但刘基服药后不久就一命归西。

当然,排斥异己并不是胡维庸案的关键。事实上,胡案的关键在于他太专横了。他经常擅自处理许多重大案件,如生杀、废除三指等。这自然让朱元璋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深深感受到宰相专权和皇权旁落的危机。

胡须庸案经过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卫勇说,他的老房子井里涌出了李泉,这是吉祥的,并邀请朱元璋观看。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太监云奇紧紧地拉着缰绳,急不可言,拼命地指着胡家。朱元璋觉得情况很严重,立即回来了。登上宫城时,他发现胡卫庸家的尘土飞扬,墙上藏着士兵。大怒,以“虚法诬贤”为基础、胡、陈宁等被处决“甲害政治”等罪名。与此同时,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在内的大量元勋将领被株连,涉及3万多名死者,历史上被称为胡。胡卫庸案与蓝玉案合称胡兰之狱,直至洪武25年(1392)才结束。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诉李存义和他的儿子李佑,曾与胡唯庸谋反。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卫指挥林贤通日事件,经审讯得知是胡唯庸指示的。为了大兴土木工程,李善长向信国公汤借了300名卫卒。汤和暗中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授予李善长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怀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其妻等70余人被杀。陆仲亨的家奴告诉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雄三个侯爵,曾串通胡唯庸“共谋不轨”。宋慎的孙子宋慎也被牵连杀害,宋连本人贬死四川茅州。朱元璋专门发布了《昭示奸党录》。

[img]33878[/img]

然而,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没有太监拉缰绳阻止朱元璋进入胡家。云奇只是由正史编造的。

胡须庸案评价

胡卫勇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真正的宰相。此后,中国王朝的“宰相”职位彻底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说,胡卫勇被动地改变了中国历史,无论他是奸诈还是忠诚,他都是最后一位敢于挑战皇帝权威的宰相。

胡须庸案争议

明朝历史书中关于胡卫勇案件的记载存在许多矛盾。因此,当时有人怀疑明朝历史学家郑晓和王世珍都持否定态度。一些学者还指出,所谓胡卫勇案只是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借口。因此,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皇帝的专制集权得到了极大加强。

晚明学者钱谦益说:“云之事,国史野史,没有考验。”《明史》说:“只庸既死,反局还没有显露出来。”。后人怀疑这根本是朱元璋对相权威胁君权的恐惧,导致杀机,甚至滥杀无辜。早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就命令将来臣下奏书。
中书省不允许“关白”(大臣演奏时,中书省不必知道)。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丞相制度,只是不允许“关白”中书省的延续,这意味着权力是独一无二的,自古以来就集皇权和相权于一体。从此,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说:“自古以来,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以来,不旋后死。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但其间用户多有恶棍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不敢互相压制。一切都是朝廷@ 稳当。后嗣君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立即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卫庸?史书对胡卫庸案有什么争议?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卫庸?史书对胡卫庸案有什么争议?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

  • 王阳明心学大师的背后:几个儿子争夺遗产
  • 说到王阳明,很多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事实上,这个人的高成就不再被描述为“伟大”,而是直接进入了“圣人”的领域,不仅在明...

  • 纵欲时代:明朝历史上最难得的模范夫妻?
  • 明朝是一个纵欲的时代。朱元璋开国以来,发动了建妓院、增税的“革命”,鼓励土豪劣绅召妓嫖娼。从此,明朝进入了放荡放纵的时...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失去江山的人是谁?
  • 说到方孝茹,我们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他为建文帝的失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的,作为一个资深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