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以下就给大家带来关于糜芳傅士仁投降东吴的原因,不是关羽的斥责。真相没那么简单详细。我们来看看!
在关羽败亡的原因中,糜芳和傅士仁向苏州投降是一个关键因素。正是他们的投降使荆州最重要的两个军事城镇江陵和公安部队落入敌人。因此,关羽失去了后方和下属的家人,使军队离散。史书上说,糜芳和傅士仁被关羽斥责并投降。真相是真的吗?
一、糜芳、傅士仁投降的过程。
糜芳和傅士仁是跟随刘备多年的老部下,尤其是糜芳和刘备的外戚。刘备在徐州陷入危险时,糜竺和糜芳兄弟将妹妹嫁给了刘备,并陪同了大量财产,使刘备东山再起。后来,糜氏兄弟抛弃了一切,跟随刘备,为他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备进入四川后,自然在荆州留下了他最信任的下属。荆州最重要的两座城市是江陵和公安部门。经过刘备和关羽的艰苦管理,这两座城市已成为荆州重要的军事据点。只要这两座城市被保留下来,荆州就会像泰山一样稳定。因此,刘备派傅士仁守卫公安,米芳守卫江陵。
[img]32598[/img]
然而,令刘备惊讶的是,在荆州之战中,正是这两座金汤城发生了事故。当时,关羽率领主力攻打襄樊。在赢得第七次洪水军队的胜利后,他与曹军保持联系。吴君臣认为,武力夺取荆州的机会已经到来,于是对荆州发动了偷袭。
吕蒙派部下白衣渡江,突破荆州江防,来到公安城市。守卫公安的傅士仁被迫向东吴投降。然后他跟着吴军去了江陵,江陵的守将米芳也投降了。由于他们的投降,关羽失去了后方。最后,关羽在撤军的路上离开了军队。在逃往蜀国的路上,他被东吴的伏兵俘虏,立即被杀。
糜芳、傅士仁投降的原因。
我们来看看《三国志关羽传》的记载。糜芳和傅士仁投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关羽平日鄙视自己不满,二是对关羽前线军队供不应求,引起了关羽的不满。关羽说,他们将来回到老师面前会治愈他们,这引起了他们的恐惧。因此,当孙权秘密吸引他们时,他们选择向孙权投降。
让我们看看这两个原因。从关羽的性格来看,他能站起来。关羽非常骄傲,他的性格被公认为“善待士兵,骄傲于士大夫”。既然关羽傲慢地对待士大夫,他自然不会对傅士仁和糜芳有好脸色。
至于关羽说他会在回到军队后治愈糜芳和傅士仁,这也是可信的。关羽不在乎后果,因为他傲慢。当孙权派人向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时,关羽不仅当场拒绝,还在使者面前撕毁了这封信,并责骂“我的老虎女儿嫁给了狗”。关羽甚至虐待了苏州的君主孙权,更不用说他自己的下属糜芳和傅士仁了。
如果糜芳和傅士仁作为刘备的亲信老部下仍然可以依靠,那么当时的一种情况加深了他们的恐惧。也就是说,当刘备进入汉中王时,他把假战斧的权力封给了关羽。这使得关羽有权先斩后奏,关羽也毫不犹豫地行使了这种权力。
[img]32599[/img]
在刘备的允许下,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襄樊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后,关羽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如果关羽对糜芳和傅士仁行使假战斧的权力,他们不仅不敢反抗,而且会很凶猛。在危及他们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难怪他们会找到另一条出路。
三、糜芳、傅士仁投降的真相。
然而,如果只有以上两个原因,糜芳和傅士仁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长期跟随刘备的下属投降。糜芳和傅士仁为刘备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长坂坡之战的关键时刻,他们从未放弃过刘备。刘备的事业没有理由取得辉煌的成就。随着刘备的事业得到重用,他背弃了刘备。
即使关羽对他们不满意,甚至威胁他们,如果他真的惩罚他们,他也必须得到刘备的许可。刘备不可能看到关羽杀死他们,关羽作为守卫一方的王子,也不可能独自杀死重要的大臣。他说,米芳和傅士仁不会担心生活,关羽的威胁也不会是他们投降的主要原因。
那么,糜芳和傅士仁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当东吴袭击荆州时,荆州的失败已经确定。面对生死考验,他们对死亡没有信念。此外,他们不愿意为鄙视自己的关羽而死。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他们选择投降孙权。
荆州之所以会输,是因为它根本无法坚持战争。襄樊之战耗尽了荆州所有的战争潜力,使荆州处于崩溃的边缘。从关羽出兵襄樊到东吴袭击荆州,战争持续了近半年。虽然关羽在这段时间里赢得了第七军,但这场胜利增加了荆州的负担。
当时,关羽率领3万多支军队在前线作战,淹没了第七支军队的胜利,给荆州带来了3万名曹军俘虏的负担。为这些人员提供物流供应已经超出了荆州的能力。为了完成任务,荆州军队实际上抢劫了苏州的大米,并为苏州袭击荆州提供了借口。
[img]32600[/img]
关羽对糜芳和傅士仁的谴责发生在这个时候。然而,确保一线物流供应是糜芳和傅士仁无法完成的任务。他们尽了最大努力,无法回到天堂。在这种情况下,东吴的袭击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那时起,糜芳和傅士仁就知道荆州已经灭绝了。
即使糜芳和傅士仁坚守公安和江陵,关羽带领军队返回,荆州的命运也无法挽回。襄樊之战掏空了荆州的物资储备。关羽领导的军队内外没有粮草,只能活几天。糜芳和傅士仁心里很清楚,所以他们选择向苏州投降。至于关羽对他们的谴责,这只是他们投降的一个因素,而不是主要原因。
结语:
糜芳和傅士仁在荆州战役中向苏州投降,献出荆州重要军事城镇江陵和公安,使关羽失败。历史上记载,他们投降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鄙视关羽,受到关羽的威胁,害怕将来受到惩罚。
然而,这只是一种肤浅的现象。他们投降苏州的原因是他们不能再承担保证前线物流供应的任务。由于襄樊之战的持续,荆州的物资储备被掏空,关羽不愿意回到老师身边,这使得米芳和傅士仁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如果关羽的物流供应不足,米芳和傅士仁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荆州之战中,糜芳和傅士仁清楚地知道荆州的末日已经到来。即使他们牺牲,关羽也能及时赶回荆州,不可避免地会失败。经过多次权衡,糜芳和傅士仁最终选择向苏州投降。关羽谴责糜芳和傅士仁是促使他们投降的因素之一,但这并不是他们投降的主要原因。
糜芳和傅士仁因关羽投降东吴。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