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曹操的割发代首是心计还是责任。我们来看看!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很有名。这个故事讲述了他率军出征时,为了保护麦子,如果践踏麦田的人被处死,他专门下达命令。下达命令后,曹军的骑士下马,用手扶着小麦。但曹操的坐骑发生了事故,践踏了麦田。为了执行军令,曹操亲自用剑割断头发抵罪。后人对曹操的举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至今争论不休。
[img]32466[/img]
一、工于心计的曹操。
《三国演义》和《曹瞒传》都包含了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而且他们对这件事的评价也是一样的,就是曹操做出这样的举动,完全是一种避重就轻,愚弄下层阶级的行为。这样的举动充分展现了他心计的一面。
曹操的军令是,如果他踩坏了小麦,他就会被处死。然而,当曹操自己犯了军令时,他没有执行军令,而是把头发剪掉了。而且,如果你把头发剪掉,你可以再长回来,这对曹操来说既不疼也不痒。这样,我们当然明白割头发和处死哪个更重要。但曹操作为第一军之首,即使别人有意见,也没人敢提出。
事实上,曹操利用自己的权力做特殊的事情。曹操显然不能接受惩罚,但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他制定了这种割发代首的把戏。从表面上看,曹操似乎也受到了惩罚。但从惩罚的角度来看,却大不相同。也是违反军令,别人会处死,曹操自己只是轻松割头发。因此,曹操的割发代首行为纯粹是一场闹剧。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生活方式。无论曹操做什么,他都打着公平公正的旗号。但这种公平和公正只是一种肤浅的现象。曹操在处理他人犯罪时严格执法,但如果他违法,他应该努力摆脱惩罚。那么,在曹操表面上的公平统治下,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img]32467[/img]
然而,曹操不得不用各种理由来粉饰自己的正义。他用割发代首的把戏愚弄下属,让下属佩服自己。曹操用这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威,执行自己的命令,充分展现自己性格中心计的一面。
二、勇于承担责任的曹操。
然而,欣赏曹操此举的人认为,曹操此举是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这是,在古代,剪头发并不像我们现代人想象的那样是一种无关紧要的惩罚。在古代,这种惩罚是一种严厉的惩罚,在当时的法律中被称为昆明刑罚。
昆刑意味着剃掉罪犯的头发。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人的皮肤和父母不应该受到伤害。只有当一个人犯罪时,他才会被剃掉头发。昆刑更大的惩罚作用是对罪犯的精神折磨。这是对罪犯的公开侮辱,使他难以忍受。当时,刘备的下属彭阳受到了这样的惩罚。
因此,曹操割发的行动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刑罚。虽然这种惩罚比处死轻,但也是一种更严厉的惩罚。这种惩罚甚至超过了对生者的侮辱。以曹操的地位,三国时期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惩罚是独一无二的。
根据曹操的地位,主书还主动说他可以免除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按照主书的意见,不惩罚自己,别人就不可能公开指责他。即使他暗中对自己的行为表示不满,他也无法隐藏曹操的耳朵。很多人都受到了曹操的惩罚。因此,曹操的行为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他敢于承担责任和承担责任的行为。
三、真正的曹操。
然而,当我们争论曹操割发代首的行为是表现出他的奸诈,还是表现出他承担责任的勇气时,对曹操本人来说毫无意义。曹操当时很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所想的就是如何妥善处理这个突发事件。
曹操下达了保护小麦的命令,当时出现了粮食短缺,大量的军事力量没有粮食和草本身分散。曹操在与吕布和其他势力作战时,也出现了粮食短缺和撤退。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曹操必须保护其势力的农业生产,这与曹操的生存有关。
然而,曹操下达的命令太严格了。与人类的命令相比,小麦当然不成比例。曹操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因为他担心他的下属没有意识到食物的重要性,并警告他们。谁知道自己弄巧成拙,曹操自己违反了自己的法律,一度使曹操陷入尴尬的境地。
[img]32468[/img]
如果曹操按照法律执行,每个人都知道曹操自杀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曹操不惩罚自己,没有人会继续执行他颁布的法律,这将危及曹操政权的基础,使他的力量灭亡。曹操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会打电话给主书,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主书出来了,因为医生不能受到惩罚,为曹操开脱。这样,曹操就有了回旋的空间,为他的下一步行动铺平道路。曹操自然不同意主书的意见。他正义地惩罚自己。这时,他周围的下属也会站出来求情。这些下属跟随曹操多年。他们知道,如果他们失去了曹操,他们将失去生存的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提出用割发代首的方法解决问题,大家都很开心。曹操选择割发也是经过考虑的,昆刑对身体的伤害很小,但显示意义要大得多。曹操作为一军统帅,接受这种无人的惩罚,会给全军士兵带来心理震撼。曹操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全军,如果有人敢违法,他就没有曹操的地位,等待他的只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就这样,曹操采取了割发代首的方法,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维护了法律的执行,得到了大家的喜悦。从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高超的政治手腕,以及他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一切都不是曹操刻意表现出来的,而是出于他的真情。当他处理这个问题时,他只想到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而不考虑其他问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真实个性。也就是说,无论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他们想要的只是处理问题后的效果。在处理了这个问题后,曹军的士兵们都很认真。当他们经过麦田时,他们手里拿着小麦。没有人敢把法律当作儿戏。正是有了这种严格的组织和纪律,曹军才能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横扫北方各行各业的诸侯。
结语:
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从曹操的角度来看,他以这种方式处理这个问题,是他的天性,没有想到其他事情。曹操当时发布的严格法律被他自己违反了。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对于实力仍然很弱的曹操来说,它很可能会带来灾难。
曹操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相对来说,身体伤害很小,但对个人的侮辱很大。曹操用这种方式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并给了下属一个警告。这件事传开后,整个曹英都受过教育,没有人敢再违反法律法规了。曹操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自然都很高兴。只要目标实现了,曹操就不会忽视别人的批评。
后人对曹操割发代首的行为有什么相反的看法?